陜西央地企業融合發展 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
陜西央地企業融合發展 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

文章來源:陜西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2-11-30
隨著陜西西安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以下簡稱“陜西西安綜改試驗”)的推進,近期,陜西交控和央企中交二公局合資公司成立,邁出央企和陜西省企“一盤棋”融合發展的堅實步伐。
陜西交控是陜西最大的以高速公路投資、建設、運營為主的綜合交通國企,而中交二公局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交建的控股子公司,雙方各具優勢。
“以前我們與央企是競爭對手,此次通過股權合作,讓我們從競爭變為合作共贏。”11月15日,陜西交控路橋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打破各類國有企業間的‘圍墻’,促進資源自由流動,正是陜西西安綜改試驗的初衷。”陜西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說。
央地合作 借船出海
和央企相比,陜西交控路橋集團的成本控制、市場開拓能力仍有差距,承攬的施工項目大多在省內。中交二公局及所屬子公司擁有5項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業務遍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33個國家。與央企的深入互融,有助于陜西省企的技術升級、效益提高和借船出海。
據介紹,央地合作的契機來自陜西交控的三次改革。“十三五”期間,陜西省完成綜合交通投資約4600億元。但那時,交通企業缺少市場經營意識。最后,投資任務完成了,利潤卻被別人掙走了。去年初,陜西整合17家省屬公路交通企業成立陜西交控,實現省內交通企業集約化管理。陜西省對新集團的定位是既要承擔社會責任,同時也要具備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新集團成立后立即啟動改革。改革第一步,推行市場化經營機制和“瘦身健體”:將總部人員減少60%,將三級公司從157個壓減至94個,處置“僵尸企業”8戶,為企業減輕包袱。
改革第二步,從“建設運營”到“投資—建設—運營—服務—經營”全產業鏈發展。重組前陜西省屬公路交通資產經營幾乎沒有利潤,今年前三季度,陜西交控利潤總額9.1億元,同比增長50.1%。
改革帶來最直接的變化是:過去通行費占到企業營業收入的80%,而現在隨著投資規模擴大、業態布局優化,營收一路走高,通行費只占營業收入的40%,企業對通行費的依賴大幅降低。
“‘十四五’期間,全省計劃完成交通綜合投資約5000億元。我們既要把路修好,也要把利潤留在陜西。”陜西交控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改革第三步,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央企相比,我們的成本控制、市場開拓能力仍有差距,承攬的施工項目大多在省內。中交二公局及所屬子公司擁有5項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業務遍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33個國家。省企和央企深入互融,有助于我們進行技術升級、效益提高和借船出海。”陜西交控路橋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陜西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央企進陜工作,省央企進陜工作專班主動服務上門,為駐地央企想辦法、解難題,為央地企業合作牽線搭橋。”中交二公局相關負責人說,“中交二公局是國家交通建設的主力軍,也是參與陜西省米字形交通骨架網建設的主力軍之一。此次通過與陜西交控的股權合作,央地企業可以進一步發揮產業鏈互補優勢,加強業務協同,實現雙贏。”
攜手尋機 共贏發展
合資前,延長石油山西銷售有限公司因業務結構單一、區域同質化競爭等問題,發展受到制約。通過央地合作,延長石油利用其在油品批發一體化、定點投放、煤炭等方面的資源優勢與中化石油的油站網絡、物流配送等優勢有效融合,在經營機制方面實現強強聯合,切實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和業務協同能力,并將延長品牌拓展到全國各地。
截至目前,延長石油山西銷售有限公司與央企中化石油山西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合資公司——延長中化已經運營近兩年。該公司是延長石油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生動實踐。
“今年石油價格波動非常大,我們鼓足干勁,經受住了考驗。”11月17日,延長中化相關負責人說,“合資公司并非一合了之。我們緊抓‘三項制度’改革,推行市場化用工和分配機制,讓更優秀的人走上管理崗位,打通青年人才成長通道。”
實行競聘上崗后,延長中化所屬油庫率先提出“跳出區域搞管理”,讓不同區域主管到其他區域監督、檢查。
“央企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對標學習,特別是風險防控管理方面。”延長中化相關負責人說,“以前我們僅在談業務的時候抓風險防控,導致一些項目進程緩慢,現在我們學習央企的管理經驗,對前端業務、中端建設到末端財務的各環節進行把控,風險降下來,效益自然就上去了。”
與合資前相比,延長中化油品銷量增長72%,營業收入增長78%,利潤增長356%,資產負債率下降21%,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增長46%。
以點帶面 推動改革
去年以來,省央企進陜工作專班先后8次聽取央陜合作進展情況,召開5次央企進陜項目協調推進專題會,18次赴駐陜央企調研座談,著力解決央企遇到的堵點難點問題,抓好央企服務對接工作,推動合作事項細化為具體項目和工作載體,讓央企敢闖敢干。截至10月底,央企向央企進陜工作專班反映問題197個,正在辦理32個,已解決165個,問題解決率為83.76%。
“國網地電重組整合對以點帶面推動全省國資國企改革具有示范性作用,同時也為我們積累了改革經驗。”陜西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說。
由于歷史原因,陜西形成了央企國網陜西電力和省企地方電力“一省兩公司”的特殊電力經營格局,同時也衍生出電網規劃不統一、交叉供電、重復建設等問題。
陜西西安綜改試驗啟動后,陜西省委、省政府和國家電網借勢推動國網地電重組整合。新公司成立后,開展“壓減”、“兩非兩資”清理退出等改革,部門和單位數量較整合前減少28個。運轉一年來,新公司立足“一盤棋”,擴大了在陜投資規模(“十四五”期間規劃投資是“十三五”期間的兩倍),一批長期受阻電網項目取得突破,陜北開發利用清潔能源的電力“高速路”得到拓寬。
今年以來,為推動陜西西安綜改試驗,陜西省和西安市國資委赴駐地央企和省市企業調研60余次,儲備合作項目35個。
“陜北風能資源豐富,我們的初步設想是央企和省市企業共建風電裝備制造全產業鏈。例如,產業鏈以央企中車永濟為龍頭,省屬國企法士特、陜鋼和民企隆基綠能等企業參與建設。同時配合產業鏈建設,央地企業在榆林建立風電整機總裝、葉片、塔筒生產基地,打造國內一流的風電產業集群。”陜西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說。
自2020年召開央企進陜大會以來,陜西把央企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專門成立了省央企進陜工作專班,由省長擔任組長。
據了解,去年以來,工作專班先后8次聽取央陜合作進展情況,召開5次央企進陜項目協調推進專題會,18次赴駐陜央企調研座談,著力解決央企遇到的堵點難點問題,抓好央企服務對接工作,推動合作事項細化為具體項目和工作載體,讓央企敢闖敢干。截至10月底,央企向央企進陜工作專班反映問題197個,正在辦理32個,已解決165個,問題解決率為83.76%。
西安市國資委在央地合作中,建立央企“接待日”“月例會”“信息互通”等機制,暢通央地企業對接渠道。截至目前,西安市國資委已接待中國銀行、航天四院、中電科二十所等20余家央企到訪,幫助企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竭盡全力為央企在陜西投資興業創造有利條件。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