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江蘇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4-05-19
隨著國資企業不斷擴張,各種經營風險日益突出。蘇州國資委加大內審監管力度,實現經營風險“零容忍”,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一是建立一套內審制度。建立對國資企業內審的指導制度。建立全系統的內審規范性制度。針對各國資公司內審工作不同狀況,研究制定了蘇州市屬國資公司內審工作的指導性操作規范和操作規程,為企業開展內部審計提供了制度保障。指導企業完善內審制度。近年,通過對國資企業的監督稽查和企業自查,梳理出經營的漏洞和風險點,指導企業修訂了《會計基礎管理工作規范》、《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資產出租管理暫行辦法》等具體制度,引導企業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盤活并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益。每年年初,監督稽核處深入企業摸排情況,針對當年國資企業經營形勢,形成內審工作指導意見,明確當年內審工作要點和注意事項。
二是組織一次年度考核。為確保企業內審工作落到實處,專門出臺了《蘇州市市屬國資公司內部審計工作考核辦法》。辦法規定,考核小組成員除國資委外,還邀請市審計局和市屬國資公司的監事會主席和專職監事擔任;考核內容包括領導工作評價、組織管理工作評價、業務工作評價、綜合工作評價和理論研究評價等方面;考核采取聽取匯報、實地調查、詢問、查閱資料和臺賬等形式進行;考核結果直接與公司領導層年薪掛鉤,并作為內部審計工作先進評比依據。借助考核力量,各市屬國資公司均設立了內審機構,并逐年加強內審工作,在“圍繞中心、促進發展、保駕護航”方面的成效日益顯著。
三是形成一股監管合力。綜合內外力量進行監管。綜合國家審計部門,國資委的各處室、外派監事會及國資公司內審力量,完善監管體系,加強與國家審計機關的聯系,借助國家審計加強對企業經營經營狀況和內管干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監管;整合系統內審計力量進行監管,牽頭建立內審協會國資學組,利用學組活動平臺,集中全系統內審計人員智慧,對企業經營中遇到的風險及內審中的棘手問題進行集體研判,找出應對措施;聯合監事會力量進行監管,改財務總監制度為監事會制度,內審人員除向監事會匯報內審工作外,還積極參與監事會的年度監督檢查和專項調查,利用監事會工作成果,借助監事會力量參與現場審計,實行監事會與公司內審機構相聯動。
四是進行一次制度創新。蘇州市屬國資企業新一輪改制后,由國資公司領導兼任子企業法人代表現象普遍,導致內審部門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形成下審上局面,審計質量難以保證。針對該問題,及時與市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溝通,出臺了市屬國資公司二級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分類管理意見及配套的操作規程。根據規定,對市屬國資公司領導兼任二級企業并負有經濟責任的,按照不同性質情況,分別由市審計局、蘇州國資委和國資公司對其實施經濟責任審計時或延伸審計,并明確了審計項目、審計準備、審計實施、報告形成和審計終結等內容,從制度上消除審計監督死角,提高了對企業監管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