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摘自《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14-01-15
“上海已經到了沒有改革創新就不能前進的階段。”日前,上海國資委副主任林益彬在“上海國資高層研討會暨2013年上海國資高峰論壇”上表示,《關于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公布后,上海掀起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大潮。
上海金山區的區屬國資國企改革已經成為上海市國資國企改革的一個典范。在金山國資委的一份“國資國企收益表”上看到,2013年金山全區競爭類區管企業收益收繳可達8000多萬元,雖然總數不大;但相比3年前的四五百萬元,增長了10多倍。金山區屬國企從“盈虧勉強平衡”到“業績大幅增長”,就是得益于金山區2011年開始啟動的以市場化為導向的國資國企改革。
上海金山以國資改革促國企改革逐漸摸到了門道。“作為國企的出資人代表,金山國資委正在學習如何當‘老板’。”金山國資委主任李建偉指出,以前,國資委主要是“行政性監管”,就像是從頭到腳都管的“婆婆”,企業大事小事都要來請示,有沒有效益反倒在其次。但是,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按照金山區委、區政府部署,金山區國資委提出“出資人監管”轉型,《國資法》、《公司法》、《證券法》3法統一,定位為股東,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重點“管”經營者選聘、重大決策、資產收益3件大事,其他經營事項都放手讓企業去做。一管一放之間,關鍵是市場化導向。金山區規定,凡新設立的國企,經營者選聘全面市場化,取消“區管干部”編制,采取任期制,試用期一年。打破了金飯碗,還要強化“金”激勵。金山區國資委將國企經營者薪酬與業績掛鉤,同時推出經營者持股、區屬企業中層激勵、突出貢獻特殊獎勵等綜合舉措。
《關于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提出,經過3至5年的扎實推進,上海國資管理體制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國資布局結構要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活力和競爭力要進一步提高,國有經濟在全市經濟社會中的帶動作用要進一步增強。金山區國資委制定實施了一系列風險管控制度,提出3項硬性要求:每家國企配備1至2名法律顧問,每半年對法律顧問的工作考察一次,避免形同虛設;區管企業重大事項決策,必須由法律顧問出具“法律意見書”;發生訴訟,推出最強的專業顧問團隊研討堵漏,防范國資流失。“現在,金山的國企就突出了兩個功能定位,一是推進國資保值增值,二是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區管企業至少要具備一個功能。”李建偉告訴記者,如果兩個功能都“靠”不上,那就會面臨“考核薪酬下降”、“經營班子調整”乃至“改制出讓”等嚴厲監管,在目標約束面前,國企管理層壓力大增,紛紛挖空心思謀增長。“讓企業主動在市場的大海里學游泳、找藍海,這就是我們的主要思考。”李建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