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當陽國資辦:以“三個完善”強化績效考核
湖北當陽國資辦:以“三個完善”強化績效考核

文章來源:宜昌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3-12-11
“以業認英雄,按貢獻施獎懲”是傳統的激勵約束機制,面對國企改革發展新形勢,如何發揮經營業績考核作用,當陽國資辦分門別類完善考核方法,細化考核指標,強化激勵約束,探索出激發活力,增強動力的經營業績考核方法,值得借鑒。
湖北當陽國資辦按照“大國資、大監管、大資源、大配置”的大政方針,準確把握職能定位,突出監管責任,探索監管手段,以“三個完善”充分發揮經營業績考核“指揮棒”、“方向標”功能,實現國資監管和國企發展齊頭并進。2013年年10月底,當陽市13家國有企業資產總計為70.48億元,所有者權益為22.51億元,營業總收入60.12億元,實現利潤2.1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1.5%、7.4%、20.8%、6.3%。
一是不斷完善考核辦法。針對不同企業特點,采取不同的考核辦法。如對涉及到國計民生的水電等資源性壟斷企業,考慮到社會責任和歷史包袱,采取標桿管理考核辦法。房產交易公司的服務態度和質量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采取360度反饋評價考核辦法。對三峽新材則采取關鍵業績指標考核辦法。同時擴大考核范圍,2014年起,將鑫源公司、國資公司、三鑫公司、神龍公司、地畜良種場、種豬廠、金粟公司、信源公司等納入考核之列。
二是不斷完善考核指標。按照少而精的工作思路,對目前的十幾個考核指標減少到五個,并將GDP性質的指標權重降下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國資收益上交比例、企業純利潤等權重提高。
三是不斷完善激勵機制。考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最大程度調動企業法人的積極性,確保企業法人薪酬和企業效益“雙升”。對業績突出、社會責任履行贏得口碑的企業,國資部門利用這些企業的資產(包括股權)進行融資時,可將企業使用的份額提高到50%,并按上繳的收益一定比例給予特別獎勵;對業績下降的企業,國資部門向組織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提出任免建議,嚴格核減薪酬收入,做到“業績升薪酬升、業績降薪酬降”。如自來水公司2012年實現利潤為96萬元,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為121%,分別較2009年利潤增長71%,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增長15%,經營業績考核增長19%,當陽國資辦及時兌現法人薪酬8.3萬元,充分調動了企業法人經營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