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探索建立國資監管與反腐倡廉聯動機制
湖北宜昌探索建立國資監管與反腐倡廉聯動機制

文章來源:宜昌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3-11-25
11月下旬,為學習探索新形勢下防范國有資產流失的新路子,構筑國資監管與反腐倡廉聯動機制,宜昌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吳靜率宜昌市紀委、宜昌國資委相關領導深入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浙江義烏、溫州等地進行了考察學習,探索建立國資監管與反腐倡廉聯動機制。
隨著企業產權多元化的穩步推進,多層構架的國企運行機制使國資監管工作日趨復雜,反腐倡廉工作任務更為艱巨。如何妥善處理在推進產權多元化中民企、國企相互關系,規避產權交易、關聯交易、資產處置中的非正常行為,促進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穩步發展,成為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宜昌立足建立國資監管與反腐倡廉聯動機制,在總結經驗、查找問題的基礎上,充分學習借鑒外地經驗。浙江義烏、溫州作為改革開放相對較早的城市,原企業股權結構相對較為復雜,在發揮國資監管、紀檢監察作用,防范國有資產資產流失方面作出不少大膽有益探索。浙江義烏在強化國資委職能職責的同時,健全制度、強化教育與統一財務網絡監控“三措并舉”,對資產轉讓、企業擔保、重大項目投資等作出一系列規定,并設置預警系統,國資監管部門和紀檢部門不定期深入企業督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使宜昌市國有企業始終處于持續健康發展態勢。
溫州國資委在構筑國資委——國資公司——國有企業三層構架營運、監管體制的同時,把打造國有產權流轉“陽光工程”作為重中之重,投巨資建立國資監管信息化管理系統,將各企業資產、財務、廉政等全部信息納入聯網監督,實時管控,既防范監管死角,又能及時督導整改。并以規范國企領導人廉潔從業行為為目標,開展國企領導人員(職工)持股清理,260名企業領導人員和中層管理人員率先清退。繼之對職工投資入股進行清退,通過對持股清理,直接挽回隱性流失的國有資產凈值1.73億元。時下,正扎實推進“清廉國企”創建工作,完善制度體系、強化權力制約、推行“陽光采購”、規范職務消費,建設思想道德防線、權力運行風險防線和風險預警防線。
吳靜在相互交流座談中,深有感觸地說:溫州、義烏不但經濟發達,而且在深化國企改革,強化國資監管以及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做出了表率。在風險防控、優化流程、信息化管理走在前列。特別是在混合所有制企業如何規范企業領導人和職工持股,規避關聯交易、建立廉政風險預警經驗好,給宜昌提供了模板。要求宜昌市國資委和紀檢監察部門認真學習借鑒溫州市和義烏市經驗,不斷探索強化國資監管,打造陽光國企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