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國資委連續三年榮獲全國地方企業國有資產統計工作先進單位
陜西國資委連續三年榮獲全國地方企業國有資產統計工作先進單位

文章來源:陜西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3-11-22
日前,國務院國資委在天津2013年度地方企業國有資產統計報表培訓會議上,通報了2012年度地方企業國有資產統計工作情況,陜西國資委等16個省市國資委被評為先進單位(見國務院國資委國資廳發評價[2013]59號),這是陜西國資委連續第三年獲此殊榮。
近年來,陜西國資委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統一部署,以“全級次、全覆蓋”為目標,積極改進、努力加強企業財務快報和國有資產統計工作,不斷夯實財務監督工作基礎,在完善統計體系、強化運行分析、提高數據質量、擴大成果運用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努力推進全級次全覆蓋。針對陜西省企業國有資產統計和財務快報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評價處、法規處多次深入市區進行調研督導,指導市區不斷完善國有資產統計體系,夯實管理基礎,推進“全級次、全覆蓋”。在陜西省市國資委共同努力下,2012年4月起陜西省11個市區全部納入財務快報統計范圍。渭南、安康兩市下功夫理順管理體制,組織開展財務快報工作,消除了陜西省多年來一直存在的盲區。寶雞從國有資本收益中拿出100余萬元,支持區縣建立了國有資產統計管理機構,在陜西省率先實現了地區國有資產統計工作全覆蓋。西安、咸陽、渭南、漢中、楊凌等市區在實現監管企業、市級非監管企業統計全覆蓋的同時,也先后將財務快報統計延伸到區縣一級。截止2013年三季度,陜西省納入財務快報統計范圍的區縣共52家;監測企業戶數292家,數量列全國第4位。
二是不斷強化財務運行分析。陜西省、市國資委積極加強動態監測工作,強化日常運行分析監控,為各級政府決策提供及時數據支撐。陜西國資委在2013年初步建立起了涵蓋石油、煤炭、重卡等十余種監管企業優勢產品數據庫,強化對重點企業經濟運行監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漢中、銅川、商洛、榆林等地國資系統也加強國有資產統計結果分析,特別是寶雞國資委堅持每月向陜西省委、市政府和陜西國資委上報本地區全部國有企業和市屬監管企業的運營分析報告。
三是著力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為了保證統計數據質量,陜西省、市國資委嚴格按照國家會計制度規定,加強企業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管理,夯實編制基礎,規范會計核算。認真組織開展企業國有資產統計數據審核工作,通過子企業自審,母公司復審,中介機構審計和協審,國資委集體會審等逐級審核方式,加強對財務報表編報范圍、編報方法、指標勾稽、錯漏項、年度間重大變動以及集團企業合并范圍與抵銷事項的審核,確保指標之間邏輯關系銜接一致。一些市國資委針對部分企業運行中指標變化較大、出現虧損等問題,向企業發出《問詢單》,及時了解和掌握變化原因。對企業期初數調整、行業代碼等封面信息、非財務指標等數據庫分庫進行重點審核,有效提高了國有資產統計數據質量。三年來,陜西國資委年度國有資產統計報表都是一次性通過國務院國資委審核,財務快報差錯率也比較低,綜合評比名列前茅。
四是努力擴大統計成果運用。陜西省、市國資委高度重視國有資產統計數據管理及成果應用,認真做好數據挖掘,積極開展績效評價和行業對標,廣泛應用于監管企業業績考核、重組整合、結構調整、精細化管理等工作,及時總結本地區企業國有資產營運情況,組織撰寫本地區企業分析報告,客觀揭示國有資產運行特征和發展趨勢以及存在問題和風險,為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提高國有資產運營效率、提升運行質量提供重要參考,為各級領導和宏觀經濟部門提供決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