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提出“3554”戰略,加快國有經濟發展
宜昌提出“3554”戰略,加快國有經濟發展

文章來源:宜昌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3-05-16
針對當前國有經濟運行實際,按照十八大是出的“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要求,宜昌結合構建省域副中心城市、世界水電旅游名城、現代化特大城市的實際,提出了全面實施“3554”戰略,加快宜昌市國有經濟發展新思路。
新的思路明確提出: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服務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世界水電旅游名城、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構筑宜昌市經濟發展支撐為目標,穩中求進,競進提質,激情跨越,優化資源配置,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發展先進制造業、聚焦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資本營運平臺,全面實施“3554”戰略:依托三大平臺、做強五大產業、實現五大突破、確保四大指標增長。即依托交通物流旅游投資平臺,做強物流、旅游和道路運輸產業;依托新興產業投資平臺,做強生物、化工產業;依托城投公司城市建設投資平臺,做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力爭實現“五突破”、“四增長”。即適應發展新需求,力爭國企改革新突破;培育市場競爭力,力爭企業規模新突破;依靠科技進步,實現自主創新新突破;加大國有資本投入,確保國有資本收益新突破;創新黨建工作機制,實現組織保障和精神動力新突破。力促全市國有經濟銷售收入、實現利稅、所有者權益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四大主要經濟指標穩步增長。
一是加大投資力度,實現國有經濟總量的跨越式發展。“十二五”期間,出資企業項目投資總額達到500億元,實施200個重點技改擴建和新建項目,新增銷售收入500億元,利稅50億元。至“十二五”末,出資企業資產總額突破1200億元,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利稅總額突破60億元。
二是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步伐,實現國有經濟運行質量的全面優化。國有資產向重要領域、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優強企業集中,實現國有資本的集約化配置;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步伐,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外商投資共融共進,混合所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實現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不斷提高。
三是完善國資監管體制與營運體系,實現國資監管工作的新發展。基本形成并不斷完善“國資委—經營公司—國有企業”三層架構的國資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責權利相統一,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資監管制度;進一步完善預算、戰略、契約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國有資產監管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上有新的突破。
四是落實扶優壯強措施,實現國有企業發展的新跨越。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強化措施、加大力度,培育壯大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產業發展空間大,能夠支撐和引領宜昌產業升級發展的企業集團。到十二五末,力爭培育1家企業主營收入過千億,7家企業主營收入過10億;力爭培育2家企業成為主營優勢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力爭優強出資企業普遍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延伸產品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從靠規模、靠資源、靠投入支撐發展的“數量”型增長模式逐步向“質量”提升型和“結構”優化型增長模式轉變。從而實現優強企業的三大跨越:企業主營收入實現千億跨越,企業競爭地位實現國際跨越,企業增長方式實現根本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