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杭州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2-11-28
黨的十六大提出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和方針,標志國資國企改革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在這十年間,杭州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于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建立和完善出資人制度,探索構建具有杭州特色的國資監管體系,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了體制機制保障。與此同時,市屬國有企業得到快速健康發展,改革、調整、創新等各項工作全面推進,體制機制活力不斷增強,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明顯提升。通過回顧十年來我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歷程,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做大做強國有企業,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的信心和決心。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深刻變化
杭州市探索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個特點是構建國資管理的中間環節,即建立國有資產營運機構。從2002年開始,按照政企政資分開的要求,先后組建了工業、商業、旅游、城建、交通,以及杭報、文廣、教育、衛生、體育等國資營運平臺,市屬大部分經營性國有資產納入了資產營運機構經營,提高了國資管理營運效率。
為進一步解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體制性問題,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杭州市于2005年組建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市國資委”)。市國資委作為代表市政府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的特設機構,成立后,不斷加強組織建設和領導班子建設,積極探索和創新國資監管方式,大力推動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建立國資監管政策法規、經營業績考核、資產統計評價與財務監督、產權股權變動監控、企業領導人員管理等體系,著力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服務企業科學發展,使國資監管工作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發展軌道。
在預算管理上,市國資委建立市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收益支出在國資戰略調整中的作用;運行并完善國資營運機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探索建立預算實時監控和預警系統;全面實施企業全面預算制度,強化資本、人本、成本管理和事前、事中、事后監控。通過三個層次預算管理體系,打造國資監控和調節的重要平臺。
在激勵機制上,市國資委每年與各資產營運機構簽訂經營業績考核責任書,率先推行經濟增加值(EVA)考核,并突出自主創新等考核內容,強化了經營責任的考核獎懲約束機制,增強了企業內在動力。
在日常監管上,市國資委積極加強基礎管理,確保國有資產安全。以委托中介機構承擔資產評估、企業財務審計、建設工程項目審計等形式,提高了國資監管工作的公正性和專業性;對10家直接監管企業以及市文廣集團、杭報集團、市金融投資集團等6家非直接監管企業派出監事會,首次實現市屬國有企業監事會組織的全覆蓋,健全了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在企業領導班子建設上,市國資委以創建國有企業“四好”領導班子、“四強”黨組織為抓手,不斷加強企業領導班子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全面提升企業領導人員的綜合素質。并按照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要求,選拔任用授權經營企業副職領導,不斷優化和改善領導班子的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
在優化發展環境上,市國資委堅持“寓監管于服務之中”的理念,扎實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著力做好企業上市、搬遷、資產重組、股權變動等重大事項的服務工作。今年,市國資委繼續加大工作力度,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積極優化企業發展環境,成立了11個服務小組,認真抓好43個服務項目的落地生根,協調解決了杭氧集團臨安生產基地擱置多年的土地問題、西湖電子集團教工路1號地塊建設問題、西湖味精集團搬遷和資產重組問題,以及主城區水務一體化改革涉及供排水管網、泵站等相關設施確權等一批影響企業發展的難題。同時積極整合資源,在推進企業強強聯合、股權結構優化、無市屬國有股權企業移交管理關系、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全覆蓋、完善企業監事會組織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國有企業改革的重大進展
黨的十六大以來,杭州市著眼搞活國有經濟,不斷深化改革、轉換機制,推進國有資產的合理流動和重組,增強了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
在2002年基本完成一般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后,全面啟動了科教文衛等領域事轉企改制,穩步推進了公交、自來水、燃氣、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輔業改制基本完成。
競爭性領域企業改革不斷深化。杭氧股份、杭鍋股份等企業上市,一批企業如杭州銀行、杭州工商信托、燃氣集團等引入了國際戰略投資者,顯著增強了實力。城投集團6家房地產企業、杭州重機、化纖集團等完成改革重組,增強了發展活力。百大集團、中日友好飯店、西湖啤酒等退出國有股權,進一步優化了布局。妥善處理了破產企業的清算、職工持股會、內退工齡補償等遺留問題,有序退出職工持股會10余家,有效維護了職工合法權益和企業的穩定。
國有資源整合重組力度加大。以聯合重組的形式組建了市金融投資集團、杭州商貿旅游集團,實現強強聯合和集聚發展。整合行業資源,先后組建了能源集團、環境集團、水務控股集團等,促進了公用事業集約式、一體化經營。先后組建了杭州產權交易所和杭州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逐步構建起區域性產權交易大市場。
在推進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同時,市屬各企業還積極推進企業勞動、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初步建立起管理者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工資能升能降的新機制。與此同時,各企業積極加強內部管理架構調整,加強管控體系建設,強化管理創新,提升了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經過深化改革,有效促進了國有企業發展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2011年,市國資委監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050.95億元,利潤總額達77.05億元,分別是2004年的3.34倍、3.76倍,年均增長分別為18.8%、20.8%;企業資產總額達1853.28億元,所有者權益達682.41億元,分別是2004年的2.51倍、4.05倍,年均增長分別為14.1%、22.1%。
國有企業綜合實力的明顯提升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了體制保障,極大地增強了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使得近十年成為杭州市國有企業發展速度最快、經濟效益最好、活力和競爭力提升最明顯的時期。
以市商業資產經營公司為例,2002年到2011年,其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0.8%,利潤年均增長18.2%。杭汽輪集團更是經歷了跨越式發展,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達455億元,實現利潤達19億元,分別是2002年的37倍、22.9倍,年均增長分別為49.4%、41.6%。
通過深化改革、轉型升級,企業的規模和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如杭汽輪、杭橡集團去年營業收入分別達455億元、280億元,杭汽輪、杭橡、錢江房產、杭氧等28家單戶企業利潤超億元。有的企業依靠自主創新加快了科學發展,杭汽輪和杭氧每年都有重大技術突破;華東醫藥集團目前已有近50個新產品正式立項,在2020年前每年都將有新產品報批成功并投入生產和銷售。
一批極具活力的國有企業脫穎而出,許多企業已經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部分企業甚至成為國際、國內行業的排頭兵。
在2012中國企業500強發布會上,杭汽輪和杭橡繼續蟬聯中國企業500強,杭汽輪、杭橡、華東醫藥、金魚電器、杭叉等5家企業名列中國制造業500強,杭旅進入中國服務業5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