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級投融資平臺建設取得五個方面的積極成效
湖北省級投融資平臺建設取得五個方面的積極成效

文章來源:湖北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2-06-25
為了服務湖北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兩圈一帶”戰略,推動湖北跨越式發展,從2005年開始,湖北省先后組建了湖北省聯合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聯發投”)、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鄂西圈投”)、湖北省交通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交通投”)、湖北省長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長江投”)、湖北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高新投”)五家省級國有投融資平臺公司(以下簡稱“平臺公司”)。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平臺公司的建設,出臺了《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管理 促進省級國有投融資平臺公司規范發展的試行意見》(鄂政發〔2011〕14號)及8個配套文件,明確由湖北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依法規范運作,促進了平臺公司做大做實做強,已取得五個方面的積極成效。
一、放大了國有資本,促進了資源配置效率提高。截止2012年5月末,五家平臺公司合計注冊資本159.35億元(其中省政府出資129.23億元),資產總額2309.37億元,凈資產890.96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62.34%,累計帶動社會投資2164.98億元;2010年,實現營業收入30.3億元,實現利潤6.73億元,上繳稅金2.27億元;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53.74億元,實現利潤7.94億元,上繳稅金4.59億元。通過組建省級投融資平臺,湖北省政府10多個部門,20多家企業的1000多億元分散資產得到了有效整合,省政府的出資直接放大16倍、間接放大33倍,既撬動了金融資本,又帶動了社會投資,國有資源的配置效率大幅提高。
二、推進了項目建設,促進了產業優化升級。2012年5月末止,五家平臺公司共累計實施項目508個,完成投資764.67億元;累計完工項目447個,投資額376.5億元。據對五家平臺公司初步統計,開工項目預算總投資2416.94億元,全部竣工后預計可實現年營業收入2293.17億元,利潤548.83億元,稅收317.79億元。目前,“武漢城市圈”內的4條城際鐵路建設進程過半,武漢城區七條快速出口通道全部建成通車,繞城高速全線貫通,武漢市周邊的花山生態新城、梧桐湖新區、梓山湖新城加速推進,武漢軟件新城開工建設;“鄂西生態旅游圈”內的長江三峽旅游片區等七大旅游片區30個重點項目全面啟動;“長江經濟帶”武漢新港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荊州“壯腰”工程啟動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線提速,開工建設7路1橋、總里程345公里,簽約“15路2橋1鐵路”、高速公路簽約里程1110公里;科技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力度加大,完成投資項目88個,其中:鼎龍化學、華中數控、三豐智能已在創業板上市,實現了20-30倍的投資增值。通過以平臺公司為載體實施省委、省政府重大項目建設,促進了產業的優化升級,增強了區域經濟發展后勁,有力助推了湖北跨越式發展。
三、改善了民生條件,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湖北省級的五家平臺公司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組織實施了一批建設周期長、投資額度大、溢出效應強、民營資本不愿進入的社會公益性項目,有效改善了民生條件,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省聯發投積極探索可復制、可持續的示范技術和標準體系,引導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投資建的花山生態新城規劃總面積67平方公里,包括新港、新城和生態保育三大功能區,基礎土地儲備及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將達300億元。新城建設“惠民為先”,做到“先還建后拆遷”,已完成拆遷總量65萬㎡,拆遷農戶安置社區——花城家園整體規劃160萬平方米,一期60萬平方米已交付使用,1萬多農民搬入新居,3萬農民納入社保體系。省長江投承擔了省級綜合投融資平臺、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水利建設融資平臺的職責,公司先后融通資金143.8億元,完成了全省整體收購不良金融資產、地方國企改制、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省內高速鐵路建設、省屬高校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等12個專項347個子項的融資。其中:融通資金19億元,支持省直和17個市(州、林區)收購處置了全省16227個企業不良金融資產651億元;融通資金16.69億元,推進全省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完成61279處供水設施,實現1652.9萬人的飲水安全;融通資金15億元,支持16個市(州、林區)132家國企的改制重組工作,帶動地方投資45.6億元,安置職工16.2萬人。據測算,省長江投通過143.8億元的政策性融資引導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668億元,為湖北新增投資820億元,在惠民生、促和諧、保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拓寬了融資渠道,促進了資金瓶頸制約緩解。2012年5月末,五家平臺公司累計融資648.14億元。省聯發投累計融資296.24億元,并成功進入資本市場,成為東湖高新實際控制人;發起設立了國開武漢城市圈建設發展基金,總體募集規模將達200億元,帶動信貸投資將達800—1000億元。省鄂西圈投累計融資36.2億元,培育一家上市公司、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的戰略啟動。省交通投累計融資117億元,與13家銀行達成五年內意向性融資授信4200多億元。省長江投累計融資160.15億元,與平安集團簽訂總規模200億戰略合作協議、與新加坡新達國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訂總規模100億的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搭建湖北長江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湖北長江資本(股權)投資基金為代表的基金平臺。省高新投累計融資38.56億元,主導發起設立創投基金5支,參股創投基金(公司)6支,組織科技型中小企業申報發行湖北中小企業集合債5.19億元。通過平臺公司市場化、規模化、規范化的資本運作,拓寬了政府重大項目的融資渠道,有效了緩解了湖北跨越式發展的資金瓶頸制約。
五、創新了投融資模式,促進了政府債務風險化解。通過推進政府投融資平臺建設,湖北省建立了以平臺公司為依托,以資本運營為主要手段的“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法制化”新型投融資模式,打破了通過行政手段籌資、地方財政擔保、地方政府承擔無限責任的投融資模式,有力地促進了政府債務風險的化解。市場化,就是指平臺公司實行市場化運作,其投資融資等各項經營活動都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主要依靠市場的手段來進行,做到公開、公平、公正。 社會化,就是指平臺公司在投資融資的過程中,必須面向社會,主動吸引戰略投資者等各類社會投資,注意發揮國有資本的引領帶動作用。如省聯發投引進武鋼集團、東風汽車、湖北中煙、葛洲壩集團等7家央企戰略投資,現金入股12億元;省鄂西圈投引進長江三峽集團、中建三局等2家央企戰略投資,現金入股2億元。專業化,就是指平臺公司堅持職業經理人運作的原則,引進了一批熟悉企業管理、法律、財務、資本運作等方面專業人才,體現出專業化的特點。法制化,就是指平臺公司的運作以《公司法》、《合同法》、《信托法》、《企業國有資產法》等為法律依據,以國家和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投資融資的一系列文件為政策依據,依法規范運作,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維護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和法人財產權。正是由于創新了投融資模式,原來湖北省級承擔的數百億元有一定償債風險的政府債務變成了由省級平臺公司承擔、有資產作抵押、有現金流作支撐的良性債務,既促進了政府債務風險的化解,又改善了地方的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