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國資委調研縣(市)區級國資監管運營情況
石家莊國資委調研縣(市)區級國資監管運營情況

文章來源:石家莊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2-06-25
近日,根據河北省國資委要求,石家莊市國資委對縣(市)區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及所監管企業國有資產運營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針對縣級國資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和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一、縣(市)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情況
一是逐步設立了國資監管機構。在全市24個縣(市)區有經營性國有資產的21個縣(市)區中都設立了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工作機構。一類是財政局內設機構。如橋東區、靈壽縣為財政局國資科,深澤縣、平山縣、高新區、藁城市、新華區為財政局國資辦,井陘縣為國資委,正定縣、鹿泉市為財政局國有資產管理局。第二類是職能設置在工信局。礦區、長安區、欒城市、元氏縣、新樂市、晉州市、無極縣、趙縣8個縣區設置在工業和信息化局。
二是逐步建立了國資監管制度。橋東區財政局、晉州工信局等縣(市)區國資監管機構根據《企業國有資產法》、《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結合本地實際,先后出臺了《區屬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規定》、《國有資產管理規定》,對有關資產收益、配置、出租、處置、國有資產清查、權屬交割等方面制定了系列規范。
三是逐步加強了國有資產資監督管理。各縣(市)區國資管理機構圍繞摸清家底,加強管理,對所屬的國有獨資、控股、參股企業開展了全面清查,探索和規范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據統計,截止5月底,縣(市)區屬國有企業99戶,資產總額35.64億元,負債總額20.07億元,所有者權益15.57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2.85億元,實現利稅2356萬元。
二、縣級國有資產監管存在的問題
縣(市)區國有企業普遍存在國有資產規模小、管理部門多,職能交叉,機構不夠健全、職責不夠明確、監管不夠到位等問題。
一是縣(市)區沒有統一設立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資監管機構,造成出資人缺位和空位。
二是國有資產管理權限分散??h(市)區國有資產的管理職能分散在財政局、工信局、商務局、糧食局以及縣(市)區有關的職能部門,造成了“政出多門、多龍治水”的局面。
三是國有資產經營收益不高,國有企業的整體實力與競爭能力還不強。
四是在企業經營者重大決策、業績考核、財務審計和資本經營預算等方面還缺乏高效統一的監管。
三、縣級國有資產監管的建議
按照監管范圍合理、監管層次清晰、監管責任明確、監管方式有效的原則,全面建立健全縣(市)區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和工作制度,形成“大國資、一盤棋”管理機構的框架體系,通過建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和運營新體制,充分發揮國有資產整體效益,提高國有資產的運營效率。
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統一的縣級國有資產監管機構,明確授權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接受上級財政局、國資委業務指導和監督。
二是貫徹落實《企業國有資產法》和國家、省、市國資監管政策規定,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的政策法規體系,確保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完善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經營者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實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合理確定企業經營者薪酬,進一步理順分配關系。
四是加強企業財務監督,建立和完善出資人財務監督工作體系,防范企業經營風險。
五是加強上下級國資監管對接工作,建立上通下聯的工作機制。積極爭取上級國資委的支持,推進“大國資、一盤棋”,搞好與市企、省企、央企的對接聯系工作,爭取引進大項目,搞活縣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