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國資委采取三項措施強化企業財務監督
濟南國資委采取三項措施強化企業財務監督

文章來源:山東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2-05-28
一是深化經濟運行分析。完善財務分析評價制度,重點發揮“三會”作用,全面掌握企業經營狀況,及時分析經濟走勢,為企業發展“把好脈”,促進企業健康發展。開好月度分析會:強化財務快報的數據分析工作,全面反映財務指標的完成情況及變化趨勢,重點剖析指標變化較大或異常情況,實時掌握企業運行軌跡,研究提出應對措施。開好季度分析會:包括市國資委召開的季度經濟運行分析會和市政府召開的經濟運行調度會。按季度對企業財務情況進行定性和定量化測評,判定企業財務風險情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實現對企業財務的動態監控,強化企業財務風險防控。開好年度分析會:深入分析企業發展現狀、剖析國內外宏觀經濟和行業發展形勢對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的影響等,用足用好政策措施,提高企業經濟運行質量。
二是建立財務預警體系。健全以財務指標為主的測評指標體系,強化企業內部財務風險的防范、控制與化解等管理工作,形成了具有出資人特色的預警、監測和評價三位一體的財務風險防控體系,實現對企業經營情況的實時監測,提高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充分利用財務快報的有關數據,對企業經營趨勢進行測試,及時反映企業運行中的不合理、不規范的情況,對于效益異常波動、成本費用過快增長、財務風險加大、財務指標異常變化的企業予以重點監控,及時與企業溝通,研究應對措施。
三是強化動態管控。探索建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書制度,對企業債務風險、現金流風險、盈利能力風險、投資風險等情況,科學設定財務風險監測指標,合理確定各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指標期間,按關注、重點監控、特別監控等三個類別實施管控,及時掌握企業面臨的經營困難和風險隱患,實現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動態監督,提高對企業整體運行狀況的掌控和分析決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