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宜昌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2-03-13
“宜昌市195家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資產總額已由6年前的203億元增長到830多億元,國家所有者權益由37億元增長到252億元,分別增長了4.1倍和6.8倍。近5年來,宜昌市國有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快速增長,國有企業的銷售收入、利稅等主要經濟效益指標連續6年保持高速增長。宜化集團銷售收入已突破560億元,在全國企業500強中位居第180位;安琪集團規模效益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全球第三的領先地位;交運集團不但在全國道路運輸企業100強中位居第25位,而且還成為全省同行業首家上市公司。”談起宜昌國有經濟發展,宜昌國資委主任習斌頗感自豪和自信。面對宜昌國有經濟未來發展,習斌胸有成竹,暢談了國資監管的新思路。
要管理好國有資產,首先必須牢固樹立‘發展為先,發展為重,發展為大’的理念,一切圍繞發展轉,一切圍繞發展干。其次,在方略上,必須走科學營運國有資本、做大做強國有企業的路子。重點是要發展先進制造業、聚焦現代服務業,做強資本營運平臺,內引外聯,抓好與央企對接合作,大力發展優勢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拓寬集約經營、規模發展路子,深化改革轉機制,強化監管保增值,轉變方式調結構,攀大靠強抓項目,努力培育企業發展后勁。
談到全市國有經濟發展目標時,習斌介紹說,“十二五”期間,出資企業項目投資總額要達到500億元,實施200個重點技改擴建和新建項目,新增銷售收入500億元,利稅50億元。12家重點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突破1200億元,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利稅總額突破60億元。到“十二五”末,力爭培育1家企業主營收入過千億元,7家企業主營收入過10億元;力爭培育2家企業成為主營優勢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實現這些宏偉目標,措施很多,但我認為關鍵要在三個方面實現新跨越。一是推進國企戰略重組,在優化資源配置上實現新跨越。圍繞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立足規模經營、集約經營,推進關聯企業重組;立足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培育發展后備上市公司,推進峽州酒店管理集團、宜化化機公司進入后備上市企業。二是著力抓好項目建設,在培育發展后勁上實現跨越。出資企業計劃投資75億元,建設70個項目,確保60個項目,項目投資總額205億元,確保180億元。其中,當年投資額在1億元以上的項目不得少于15個。三是抓好與中省企業合作,在集約發展上實現跨越。要引導出資企業加強與中省企業對接合作,充分利用中省企業資金、技術、人才優勢,開展對接合作,抓好一批項目的實施,努力實現優勢互補。加快交運集團與省圈投公司合作、物資集團與中儲股份公司合作、宜港集團與省能源集團合作,加快宜昌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啟動枝城港配煤中心建設項目。
近幾年來,“宜昌國有資產五年增長三倍”、“宜昌國資監管‘十防范’”等經驗先后被國務院國資委向全國推廣。面對這些成績,習斌謙遜地說,監管好國有資產是我們的本分,促進國有經濟加快發展,使國有資產增值再增值,則是我們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