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宜昌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1-11-03
11月3 日,宜昌交運集團揭開嶄新的發展篇章。編號002627,“宜昌交運”作為湖北省第一家道路運輸企業在深交所隆重上市。3350萬股,融資4.355億元。
懷著喜悅的心情,宜昌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習斌說:“宜昌交運集團成功上市,結束了宜昌11年無新增上市公司的歷史,為新形勢下實現國有資本證券化探索和積累了寶貴經驗。”
站在新的起點,宜昌交運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董新利說:“宜昌交運集團難夠在中國證監委順利過會,并圓滿掛牌上市,是市委市政府和主管部門長期支持的結果;是企業一直以來堅持規范運作的結果;是廣大干部職工團結奮斗、勤奮敬業創造優良業績的結果”。
是的,隨著宜昌交運在深交所鳴鑼掛牌上市,在宜昌企業和社會各界已產生深沉有力的共鳴。
“陣痛”——帶來企業發展的輕松
翻開宜昌交運集團13年發展史冊,曾有改革改制的“陣痛”。1998年8月由宜昌市宜通運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宜昌市恒通運輸公司合并組建的宜昌交運集團,資源的整合,機制的完善,有效解決了宜昌運輸業主體多、規模小、運輸效率低等問題。但隨著發展要求的變化,迎來新的挑戰。面對嚴峻形勢,具有超前改革意識的交運集團決策者,意識到必須從產權缺席上突破,解決好“一股獨大”、產權單一、機制不活的問題。于是,大刀闊斧進行了二輪改革改制。
首先,針對國有企業傳統營運弊端,2006年5月實施以企業轉換機制,職工轉變身份為主的產權制度改革,在妥善安置職工,構筑干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全員競爭上崗的用人機制的同時,實施國有控股、經營管理者參股的產權多元化改造,一舉使改制后公司總股本達到8000萬元,其中,國有持股占75%,自然人持股占25%。機制一活效益增,隨著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和經營方略的改進,經濟效益穩步增長,不但使國有股東、自然人股東充分享受了改制成果,而且使企業員工感受到改制所帶來的實惠。
其次,瞄準資本市場,實施股份制改造。2008年6月,嘗到改制甜頭的宜昌交運集團,加速了思考和探索步伐,圍繞爭取企業上市,實施發展戰略,攀大靠強,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在實施國有控股的同時,爭取到北京國信鴻基有限公司、湖北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投資有限公司的加盟,使股本總額從8000萬元增加到1億元。
“分娩”——培育出企業核心競爭力
面對瞬息萬變的道路運輸行業競爭,宜昌交運集團審時度勢,堅持內涵拓展和外延擴張并重,做大道路客運、水上客運、旅游客運、出租汽車客運和汽車銷售與維修這塊蛋糕,一批盈利能力強的“金娃娃”茁壯成長。
道路客運從2005年起,即立足自身優勢,本著互惠共贏原則,推行資源整合,對區域道路客運資源實施并購重組,促進資源整合優化,推動運輸服務網絡加快形成;實施客運班線公司化改造,合理配備運力,科學安排班次,提高運輸效率;改擴建車站、港口等基礎服務設施,促進服務品質提檔升級,構筑了市屬七縣、三市五區為一體的營運網絡,經營范圍輻射到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客運班線229條,日發班次2499臺。與時同時,水上客運依托宜昌港口資源與道路客運互為補充,形成獨具特色的水陸聯運,高速水翼飛船網絡宜昌、巴東、巫山、奉節、云陽、萬州等地,有效拓寬客運市場。
為延伸產業鏈,帶動產業群,實現全方位市場,交運集團在做大做強主業的同時,積極發展汽車營銷與維修業務。立足三峽地區、長江流域鄂西南物資集散地的區位優勢和經濟實力投資開發興建汽車貿易城,入駐經營商戶42家,銷售汽車近100種,并針對消費者需求形成“一城八店”融汽車銷售與維修為一體的網絡,在為企業主業和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去年交運集團完成營運收入86125萬元,實現利潤12122萬元,資產總額70682萬元,與改制前的2005年相比,分別增長2.2倍、8.6倍和2.33倍。
反哺——生產經營向資本營運跨越
成功的股份制改造給企業注入優質的能量合劑,促進宜昌交運集團由生產經營向資產經營的歷史性跨越。
為實現“雞生蛋,蛋生雞”的孵化效應,宜昌交運集團科學營運積累資本,堅持年年有發展項目,年年有新的經濟增長點。投資1.57億元的宜昌汽車客運中心站項目,主體工程已建設完成,計劃2012年初投入使用;投資1.1億元建設的新型三峽游輪旅游客運項目進展順利,現已有1艘游輪投入使用,另有2艘游輪已進入裝修階段;投資1.26億元的三峽游輪集散中心項目正在籌建過程中;投資1.1億元的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公路旅游客運項目,前期籌建工作已經完成。
創新無窮期,改革無止境。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他們越深刻地認識到,國有企業的改革本質是要尋找一條公司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途徑,構建與國際接軌且符合中國特色的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于是他們毅然做出決策:進軍資本市場,推進企業上市。為實現這一目標,他們在發展主導產業,培育核心競爭能力,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的同時,按照上市公司要求,邁出堅實的步履:
——2007年12月,提出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IPO)的企業發展規劃;
——2008年6月順利完成股份制改造,公司由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并引進北京國信鴻基投資有限公司等戰略投資者,實現增資擴股;
——2009年5月經中國證監會湖北證監局審核確認,公進入上市輔導期,
——2010年列入湖北省后備上市企業
——2011年11月,經中國證監委發審委通過,并正式掛牌上市!
思考——敢為人先方能百戰百勝
在企業上市把關越來越嚴,企業競爭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交運集團從2007年謀劃股改上市工作,到今年成功上市,令人振奮、令人鼓舞、令人深思,這其中凝聚著多少睿智與膽識,付出多少心血與汗水?
回首昨日,宜昌交運成功上市的背后,是一次次的思想解放和機制創新。作為道路運輸企業規模無明顯優勢,發展受諸多因素制約,要走向資本市場談何容易。交運集團之所以能夠上市,關鍵在于思想解放和機制創新,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了三次大的改革實踐,從而激發了企業內在活力,在此基礎上兼并重組,從而實現規模擴大,實力增強。
宜昌交運成功上市的背后,是一次次的項目培育和產業鏈的延伸。年年有項目投資,年年有新的經濟增長點,是近年來交運集團工作目標,也是實現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他們在受制市場制約的面前,大力培育相關項目,實施產業鏈的延伸,從單純的道路客運逐步延伸至水上客運、旅游客運、出租汽車客運和汽車銷售與維修產業。相關產業創造效益占居主營業務收入40%以上,成為加快企業發展的強動力。
宜昌交運成功上市的背后,是一次次的管理創新和一項項新機制的誕生。把當代先進的管理理論和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根植于企業,是宜昌交運強大生命力的源泉。從謀劃上市的第一天起,宜昌交運的決策機制就在探索中不斷改進和完善,直至今天構建了規范的公司治理構架,實現了組織構架由“分散求生存”向“集中謀卓越”的轉變。在企業經營決策中,始終堅持人本管理,把最大限度地讓企業職工“竭其力、盡其智、獻其策”作為治企興企之策。注重用先進的文化理念武裝員工。推崇進取圖強的競爭文化、前瞻運籌的戰略文化、務實增效的執行文化和感恩報效的責任文化。從而牢固樹立了企業職工與企業同榮辱、共興衰的信心和決心。董事長董新利說:“只有領導干部關心職工切身利益的小事,職工才會全心全意干企業的大事”。把對職工的關懷體現在維護他們的切身利益上,付諸于細微之處。企業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不斷提高職工的收入水平,增加干部職工勞有所得的幸福感。近幾年,交運集團在崗職工年均收入增長10%以上。與此同時,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作為企業發展長久之策,營造了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良好環境和氛圍。近年來,除選送一批骨干外出學習深造外,引進了大批本科以上學歷人才,有的工作不到一年就提拔為中層干部。
宜昌交運成功上市的背后,是經營者的及其管理團隊睿智和膽識的體現。宜昌交運集團成功改制和企業上市主要是有一個懂經營、善管理的領導班子。交運集團董事長董新利在交通運輸管理工作崗位上工作近30個春秋,有著豐富的經驗。始終把權力作為責任,把理性和務實作為治企興企根本。他說:“領導班子是企業發展的主心骨,必須走在時代前列,只有不斷研究市場新動態,才能在競爭中永立不敗之地。”交運集團領導班子始終把科學決策放在首位,注重研究和分析市場,不但對中國道路運輸市場進行分析研究,而且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的運輸管理經驗,營運圍著市場轉,服務圍著客戶轉,經營圍著效益轉,科學決策,以變應變。即使在受到金融危機的強烈沖擊,宜昌交運也始終保持著持續發展態勢。
企業上市將宜昌交運推上一個新的起點,新的征程,正孕育打造現代服務業,即:以傳統旅客運輸業務為基礎,大力拓展旅游客運業務,創建集道路客運服務、水上客運服務、旅游客運服務、汽車銷售及售后服務為一體的現代服務企業;不斷提高企業的服務品質和專業化水平,打造全國一流的旅客運輸企業,創建國內知名的客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