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國資委 廣西外事辦在南寧聯合舉行廣西國有企業“走進東盟”交流會
廣西國資委 廣西外事辦在南寧聯合舉行廣西國有企業“走進東盟”交流會

文章來源:廣西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1-09-15
9月9日下午,廣西國有企業“走進東盟”交流會在南寧召開,廣西黨委常委、廣西常務副主席李金早出席會議并致辭。越南駐南寧總領事館領事蘇玉山、柬埔寨駐南寧總領事館商務參贊吳金云、泰國駐南寧總領事館領事陳修武、老撾駐南寧總領事館領事通沙萬·皮亞貼、緬甸駐南寧總領事館領事吳丁特林、印尼駐廣州總領事館領事甘多等在會上介紹本國投資環境、招商引資政策等,會議由廣西外事辦副主任顧航主持,廣西國資委主任肖文蓀作了主題發言,廣西政府副秘書長黃勝杰、廣西有關廳局領導、廣西有關直屬企業、有關金融單位、中介機構等100多人參加了會議。
李金早指出,近幾年來,廣西與東盟各國高層互訪頻繁、經貿關系迅猛發展,雙方在貿易、投資、工程及勞務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據統計,2006—2010年,廣西與東盟貿易額年均增長約40%,2010年雙邊貿易額達65.3億美元,東盟已連續12年成為廣西最大的貿易伙伴。李金早表示,“十二五”時期是廣西加快千億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跨越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廣西鼓勵國有企業積極開展對外投資合作,特別是到東盟國家投資辦廠,開拓業務。李金早就擴大廣西國有企業與東盟各國合作交流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繼續搭建擴大平臺,增進廣西國有企業與東盟各國相互了解和交流。廣西與東盟各國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現有投資促進機制、機構的作用,為廣西國有企業走進東盟開展合作牽線搭橋。繼續充分發揮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等平臺的功能和作用,為促進廣西國有企業與東盟各國開展互利合作提供良好服務。二是發揮比較優勢,實現合作利益最大化。廣西國有企業要充分挖掘自身優勢,積極利用廣西和東盟在產業、技術等方面的互補性,以項目為基礎,加強農業、制造業等合作,特別是加強農副產品加工業、汽車、機械制造、采礦及加工和高新技術產業等產業合作,促進雙方共贏發展。三是完善投資環境,為廣西國有企業走進東盟投資興業提供便利。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推動企業不斷拓展 “走出去”的領域和空間,同時優化投資軟環境,切實提高“走出去”投資便利化水平。希望東盟各國在各投資合作領域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和便利,提升雙方合作水平。
廣西國資委主任肖文蓀從廣西國有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為“走進東盟”打下了基礎、廣西國有企業“走進東盟”開展合作初顯成效、廣西國有企業將繼續加大“走進東盟”開展投資合作力度三個方面介紹了廣西國有企業“走進東盟”的情況。
經過多年的發展,廣西形成了鋼鐵、建材、裝備制造、汽車、有色金屬、食品、港口物流等優勢支柱產業,食糖、微型汽車、輪式裝載機、柴油內燃機等產品市場占有率排全國第1位;廣西柳工集團進入世界工程機械50強,裝載機年銷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所擁有的廣西北部灣港成為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國際航運樞紐和港口物流中心,實際年通過能力超過1億噸;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企業8戶,廣西柳州鋼鐵集團、廣西建工集團、廣西投資集團、廣西玉柴機器集團連續幾年入圍中國企業500強。特別是近年來,廣西國有企業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加強管理,深化改革,轉方式、調結構,整體實力進一步提高,參與國際國內區域合作與競爭的能力進一步增強,2010年廣西非金融類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7231.59億元,銷售收入2946.4億元,利潤總額176.54億元,為實施“走出去”戰略,走進東盟擴大投資開展合作打下了較好的基礎。與此同時,今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又出臺了《關于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意見》,從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為廣西國有企業“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創造了有力條件。
至2010年底,廣西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對東盟投資累計約7000萬美元,年均增幅超過30%,投資涉及的領域有工程承包、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加工、火電、技術服務等。2011年廣西國有企業走進東盟開展投資合作經營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計劃投資約5.2億人民幣(約合8200萬美元),比去年累計完成投資翻一番以上。“走進東盟”在有力促進廣西國有企業加快發展的同時,也為深化廣西與東盟各國在經濟和文化等領域的友好合作做出了積極貢獻。廣西國有企業在東盟通過開展屬地化經營、資源能源合作和基礎設施項目合作等,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提高了當地資源附加值,進一步改善了當地的生產生活條件,也給雙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好處,促進了雙方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