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國企爭做縮小三個差距戰略中堅 服務民生
重慶國企爭做縮小三個差距戰略中堅 服務民生

文章來源:重慶晚報 發布時間:2011-08-04
《中共重慶市委關于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決定》
繼續堅持“國進民也進”的原則,發揮公有制經濟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基礎性作用,確保國有資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
繼續發揮國有企業在全市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建設以及民生等領域的主力軍作用,促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
縮小勞資分配差距,規范國企管理層薪酬,普通職工平均工資增幅不得低于管理層薪酬增幅。
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國資委主任崔堅日前表示,市國資委將按照全委會《決定》,重點推動“八件大事”,把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作為核心實踐,發揮好引領和帶動功能。
企業資產總額超萬億
2010年末,市國資委所屬企業資產總額達到1.25萬億元,比2005年增長2.4倍,成為全國國資系統第4個邁進“萬億”的省市。
重慶社科院產業經濟與企業發展研究所所長王秀模說,重慶作為老工業基地,國企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另外,在涉及重大民生問題上,國企同樣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救災、扶貧、慈善事業以及對“兩翼”地區的幫扶等。
王秀模表示,按照全市的規劃,國有資本收益上繳財政的比例要從去年的15%,增加到“十二五”末的30%,這樣便于財政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將國企收益用到民生領域。
“‘五個重慶’建設也是民生,國有企業應拿出一部分利潤用于‘五個重慶’建設。”王秀模說,同時考慮設立一個專門基金,用于扶持貧困地區發展。
醞釀推進“八件大事”
重慶市國企如何發揮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基礎性作用呢?
崔堅認為,全委會《決定》精神與鄧小平同志的“貧富論”一脈相承,是市委、市政府深化“民生導向發展”戰略的又一頂層設計。
國企的改革發展過程,就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擔當政府履職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過程。
“市國資委已經在醞釀推進‘八件大事’,爭做縮小三個差距的戰略中堅。”崔堅說。
在市國資委推動的“八件大事”中,首先就是提速推進第二輪融資50億元幫扶“兩翼”16個區縣和萬州區、潼南縣的特色園區建設。
按照第一輪50億元資金的幫扶效果測算,第二輪投資將力爭新帶動投資3000億元、新增工業產值4000億元、新增稅收200億元、解決40萬人就業。
其次,支持微型企業發展。國有企業將用5年時間,上繳國資收益5億元,專項補貼微企的資本金。同時,積極支持微企與國企形成產業鏈的合作關系,支持國有金融機構為微企提供金融服務。
在主城3000萬平方米的公租房建設中,國企承擔了2300萬平方米的融資和建設任務,約需資金600億元。
崔堅表示,為推動這件大事順利進行,市國資委將多渠道籌集資金,多模式保證資金的遠期平衡,確保建設質量和速度;著重思考、實施不同片區的布局特點和建設風格,將公租房建成全國樣板。
為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全委會《決定》提出,要加快農村“三權”抵押融資。
崔堅認為,國有金融企業在此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因此,市國資委推動的第4件大事就是,在市屬國有銀行中全面推廣重慶農商行在石柱等區縣的“三權”抵押融資模式,充分發揮重慶聯交所、農畜產品交易所等國有金融要素市場的金融流通功能,打通制約“三農”發展的金融瓶頸。
崔堅表示,市國資委推動的第5件大事,就是推動基礎設施投融資集團,繼續擔當起建設區域開放平臺的重任,在打造交通、物流、水利等發展硬環境上發揮支撐作用;地方金融企業堅持以激活區域、城鄉金融要素為己任;工商產業集團要重點圍繞原材料生產基地、半成品加工基地和新興產業布局,充分發揮產業對縮小三個差距的帶動力。
當好縮小三大差距表率
崔堅說,國企要率先解決好自身問題,當好全市縮小三大差距的表率。
確保國企的各類職工足額按時交齊“五險一金”,落實好同工同酬。按照“限制高收入、保證中收入、抬高低收入、保底城市低保線”的原則,調控好國企職工的收入分配,將國企高管與普通員工的收入比嚴格控制在10倍以內。同時,建立起國企普通職工收入與企業效益、物價指數、貢獻程度等聯動調節的正常增長機制,確保一線普通員工的年均收入增幅在10%以上。
此外,市國企還將做好堅持國有資本經營收益上繳的全覆蓋和探索解決改革遺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