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解放日報 發布時間:2011-05-23
輸出品牌和管理 整合項目地資源 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最近,由上海市北高新(集團)有限公司與南通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的市北南通生態科技城項目,即將進入實質性建設;而由北方集團與福建方面合作開展的泉州東海灘涂開發項目,現已取得土地使用權……不拘泥本土一地,閘北區大力推進區管重點企業“走出去”,輸出品牌和管理,使企業贏得了新的發展空間。
對于上海市北高新集團(南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玲玲和她帶領的團隊來說,上海、南通兩地跑,已成為一種常態。帶去市北高新園區先進管理模式的同時,這一處于上海1小時經濟圈的“飛地”,也為園區產業實現梯度轉移提供了對接載體。“近些年來,進駐閘北市北高新園區的企業規模日益擴大,以園區的現有土地資源,難以滿足企業的產能擴容需求。”陸玲玲提到,與南通共建的異地園區,總規劃面積約5.2平方公里,不僅有利于解決企業的再發展需求,也為上海的園區產業細分、招大引強騰出空間。據了解,市北高新園區內的天誠通訊等眾多高新科技企業已經計劃把生產線轉移到市北南通生態科技城。
走出去,在更大市場范圍內整合資源,尋找發展機會,是閘北謀求新發展的舉措之一。隨著上海可開發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少,成本提高、發展空間擠壓這一現狀,主營業務為房地產業的上海北方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跳脫一步”,走出上海。公司去年與上海上實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簽約合作,采取股權收購的方式,跟進了泉州東海灘涂整理項目,獲得了新的發展空間。
“更重要的是為新產業的培育贏得了時間和空間。”上海北方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在跟蹤西藏多個礦業項目之后,公司最終與西藏阿里圣拓公司達成合作意向,收購開發西藏鹽湖基地。公司將通過5—8年時間,把公司發展成為中國第一鋰礦開發企業。在綜合開發鉀、硼資源的同時,更注重鋰資源開發利用的深度和廣度,積極介入鋰電產業、加快產業延伸,使礦業開發、碳酸鋰提純、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開發實現整合發展。此外,公司還積極參與到西藏金融產業的培育中。目前,公司基本形成了房地產為主業,礦業投資開發、金融投資作為新興產業的產業格局,增加了抗風險、抗波動的能力。預計在5年后,新產業的利潤貢獻率達到3成以上。
在閘北區國資國企今年的10個重大投資項目中,有3個項目都屬“走出去”項目。閘北區國資委副主任顧軍表示,在區委、區政府關于國有企業發展總體戰略指導下,區屬國有企業走出去后資源的配置打破了原有的空間,企業可以充分運用在上海多年積累的開發經驗、市場經驗、管理技術和規范運作,結合市場空間的擴大,快速實現管理輸出、人才輸出、技術輸出,整合項目地的資源、政策,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下一步,閘北區還將繼續鼓勵區管重點企業走出閘北開拓新的市場,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