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跨入“十二五”的神圣時刻,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國資局滿載豐碩成果,向人們展示國資監管體制改革的成就:經營性資產8家企業實現利潤高速增長;行政、事業性資產得到保值增值。
長陽縣國資局組建于2005年,經政府授權監管企業性國有資產10家,行政事業資產241家, 資產總額近11億元。為科學營運國有資本,力促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縣國資局當守護神,把進出關,四措并舉,使國有資產得到較好地保值增值。
一是加強領導,完善制度,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下,成立了以縣長為主任的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同時成立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由縣財政局局長任國資辦主任和國有資產管理局局長,具體負責企業國有資產監管工作。組建了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負責國有資產授權經營及相關工作。形成了議事決策、監督管理、經營三層構架的國資監管體制。縣長、常務副縣長主抓國資監管工作,縣人民政府每年將國有資產監管納入縣直及鄉鎮目標量化考核范圍。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國有資產監管辦法和制度,明確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職責,資產處置審批權限,規范了資產處置程序,強化了處置資金和國有資產收益管理,在科學構筑國資監管體制的同時,形成了制度管人管事管資產的良好氛圍。
二是構建信息平臺、營造監管氛圍,實施動態監管。為推進國有資產管理的信息化、科學化,完善了國有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的基礎信息系統,及時更新基礎數據錄入、傳遞及審批工作,實施動態管理;同時,以多種形式加強政策宣傳力度,并積極開展調研,形成了以《科學營運國有資本發展壯大縣域經濟—長陽縣國資局科學營運國有資本調查》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的調研成果,營造了良好的國資監管氛圍。
三是嚴把關,重評估,規范處置程序。對于國有資產的調撥、轉讓、報廢等處置行為,嚴格審批、評估、定價、交易、資金進入專戶管理等資產處置程序,做到“六查六看”。 嚴格按照國務院91號令和財政部14號令等相關法規的規定,對國有資產處置評估項目實行嚴格的核準、備案和抽查制度。2002-2009年,縣國有資產產權交易金額累計達到1.6億元。2010年,截止十一月底共核準、備案資產評估項目16項,評估資產總額1.71億元。
四是重效益,狠抓投資管理、強化資本運作。國資經營公司先后組建了匯豐和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匯豐和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匯豐和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湖北長陽清江畫廊公司等融資平臺。長陽匯豐和中小企業投資擔保有限公司,自2008年10月掛牌成立以來,共接受30家中小企業擔保申請,累計為23家中小企業,擔保貸款38筆,擔保總額10600萬元,目前在保企業18家,22筆,擔保貸款余額7330萬元。累計可實現擔保費收入380萬元,受保企業新增就業人員5075人,新增銷售收入36700萬元,新增利稅6350萬元,提高了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較好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