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屬國企上半年收入為3377.6億元,僅次于上海、天津。利潤總額也僅次于上海、山東。
山西省國資委最新統計顯示:山西省33戶省屬國企上半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377.6億元,同比增長62.4%,在全國僅次于上海、天津,位居第三;而利潤總額在全國范圍內也僅次于上海、山東。
上半年,33戶省監管企業中,有29戶企業實現盈利,合計盈利154.0億元,其中:盈利10億元以上的有4戶,分別是潞安集團、晉煤集團、焦煤集團、煤銷集團,4戶企業合計盈利100.4億元;億元以上10億元以下的盈利企業有10戶,分別是太鋼集團、陽煤集團、同煤集團、山煤集團、汾酒集團、太重集團、煤氣化、國電集團、國新能源發展集團、焦炭集團。其余4戶企業發生虧損,分別是國際能源集團、天脊集團、省國有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虧損額共1.6億元。
從行業來看,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較高的分別是煤炭行業、電力行業、冶金行業,增幅均在50%左右;虧損企業主要集中在化工行業企業及電力行業中的發電企業。
在企業效益增長的同時,職工收入有了持續的提高,今年上半年人均工資2.1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2%。上半年監管企業累計上交稅費289.7億元,同比增長24.8%。
省國資委相關人士稱,上半年,省屬國企收入與利潤雙雙大幅上揚,在全省經濟中起到了引領和'排頭兵'作用,在全國省級監管企業中也是名列前茅,主要原因是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向好,拉動企業經濟向上發展,加上去年上半年企業各項經濟指標處于低速運行階段,基數相對來說比較低。
但該人士稱,盡管取得了成績,但也要看到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上半年監管企業完成增加值800.1億元當中,僅煤炭和鋼鐵兩大行業的貢獻率就達91%,這說明省監管企業在宏觀經濟復蘇面前,傳統產業固有的慣性沖動與新興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問題并存,必然加劇省監管企業的結構性矛盾,加大節能減排壓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