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營造資本運作氛圍,提升應對危機能力。自加壓力,樹立“時不我待,不進則退”的理念,大力營造資本運作氛圍,將資本運作當成當前的主要工作來抓,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運作出更多的項目和效益,使企業迅速做強做大,為未來的競爭強身健體。自帶動力,養就“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精神,強化企業執行力和創新力的提升,確實把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優秀人才提拔到關鍵崗位上。
二、引入戰略投資聯盟,優化股權占比結構。一是做好項目引資,打造成央企、省屬企業投資聚集區。充分利用國務院出臺加快“海西”建設的有利時機,積極對接,利用現有市屬企業的項目平臺,吸引央企、省屬企業到我市投資布點,推進我市產業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二是推進資產融通,打造國有產權交易聚集區。以我市產權交易中心為依托,充分利用電子網絡技術,加大外引內聯、合資合作、互聯互動的步伐,順應資本市場發展要求,聯合周邊地市、省區,推進與長三角、珠三角地方性資本市場聯合,吸引臺灣資本、民間資本參與交易,為當地資產、資源創造更加完備的流動性、價值性。三是優化投資環境,打造總部經濟集聚區。樹立“市外即外”思想,重點瞄準國際國內知名大財團大企業,主動跟蹤投資意向,吸引他們到漳州投資落戶、乃至上市。
三、發揮證券市場功能,致力于資本證券化。一是積極培育能與上市公司對接的項目,盡可能拓寬上市渠道,鼓勵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本市場,在主板、創業板、中小板,乃至境外市場上市。二是積極促進在企業集團內部和所出資企業間的資源整合,通過直接入股,交叉持股等多種方式,對產業關聯度較高的優質資產進行整合,剝離不良資產,提高資產質量,做強做大企業,為改制上市創造條件;選擇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主業突出、盈利能力強、成長性好的企業,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按照企業上市的要求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整合市級經營性資產,組建幾家規范的投資股份公司,選擇合適的渠道,直接上市融資。三是指導企業整合已有上市公司資源,合理處置存續資產,有條件的集團企業要搶抓機遇,將主業資產注入所屬上市公司,集中優質資產,實現整體上市、定向增發或發行債券再融資。
四、恰當運用金融工具,滿足項目資金需求。一是謀劃成立創投基金。積極引進風險投資基金到我市落戶,利用其資金、管理經驗、市場資源等優勢,積極參與我市各類公司的股份制改造,積極孵化培育更多上市公司后備資源。二是大力發展擔保公司和典當行。如對市擔保公司、典當行增資擴股,吸引省屬企業參股,培育成為服務企業投融資的擔保平臺。合理運用金融工具。三是積極有效利用企業債券、短期券、中期票據、信托融資等融資工具,擴大直接融資比例,滿足項目資金需求。四是通過提高企業信用等級,提高融資授信額度,下浮貸款利率,積極爭取更多的信貸融資支持,加大投資規模,做大企業國有資本。
五、靈活運營其它方式,完善直接融資格局。積極推進市產權(物權)交易中心依托省產權交易中心的網絡,辦理非上市公司股權登記托管,構建柜臺交易市場,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股權托管、股權質押、增資擴股、轉讓過戶、分紅派息等服務。構建發行信托產品平臺,推進國有中小科技企業委托投資公司協助融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