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國資委副主任李大權:談國企對外投資辦廠
宜昌國資委副主任李大權:談國企對外投資辦廠

文章來源:宜昌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0-02-03
編者按:針對國企對外投資辦廠這一帶有爭議的熱點問題,宜昌市國資委副主任李大權深入基層企業進行了廣泛深入細致的調研,情況表明:國企對外投資是宜昌經濟新的增長點,具有擴張、轉移、反哺等多種效應。
拓寬國企發展空間勢在必行
市國資委副主任 李大權
伴隨對外開放政策的穩步推進,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已被人們廣為關注,但走出去投資辦廠,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仍是普遍帶有爭議性的問題。筆者通過深入調查研究認為,科學實施對外投資,企業不但能優化資源配置,有效拓寬產品市場,規避本地環保制約,而且能助推地方國有經濟快速發展。
首先,要充分了解對外投資的作用,走出認識上的誤區。現階段實施對外投資辦廠具有四大有利因素。一是有利于實行資本擴張。資本的逐利性和流動性是引發企業對外擴張的主要動因。經過30年改革開放的發展,宜昌一批優強企業通過內涵改造和提升,已積蓄了相當可觀的能量,具備了對外擴張的條件和實力。二是有利于產業優勢的延伸。近年來宜昌化工、生物產業集群已具備完整而又高度關聯的產業鏈,在一系列要素瓶頸制約的情況下,把外地資源看作是本地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市場、一個基地,甚至是一個車間,可以借此用好異地的各項資源和政策優勢。安琪崇左公司落戶中國最大的甘蔗種植基地區就是個例子。三是有利于實現市場對接。宜化、安琪在全國各地有著廣泛的客戶群,但地域的阻隔往往造成了庫存的增加、交貨期的滯后以及運輸成本的提高。通過選擇資源豐富、客戶相對集中的區域對外投資,既可降低生產成本,又可實現市場的無縫對接。四是有利于規避環保制約。
其次,要因勢利導,強化服務和引導機制。從宜昌現有發展趨勢看,資源儲藏日益匱乏,生態承載力不斷減弱,但產業的結構和層次在提升,產業的優勝劣汰勢在必行。因此,一方面要在培植和引進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項目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引導工藝相對落后、對資源依存度高、環境影響大的項目向資源相對豐富、環境容量較大地區的梯度轉移,促進了本土經濟優化重組和對外投資雙贏局面。對外投資企業迫切需要在政策、法律、信息、人才、資金等方面給予引導和扶持,相關部門要建立對外投資企業聯系幫扶制度,要利用政府對市場信息的掌控度,健全對外投資信息網絡,以項目推介會、洽談會等形式來拓寬投資渠道,并加強企業在外投資風險的預警預報工作。
第三,正確處理好在本埠發展與對外投資的關系。面對新一輪發展碰到的各種制約或問題,政府要從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把對外投資與資源利用、經濟發展與產業提升、走出去與引進來納入同一個系統考慮,加強服務功能,當好企業參謀。一是建議建立對外投資協調和管理工作機制,設立政府與政府之間協調工作機制,為對外投資企業搞好協調與服務和提供有效保護。二是要建立促進企業對外投資發展的信息平臺,積極幫助企業進行各方面的運籌,提供投資環境、政策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同時幫助企業充分利用好國家境外投資的有關鼓勵政策,實施境外收購,跨國經營。三是要做好跟蹤服務,保持與對外投資企業的密切聯系,做到情況明、信息靈、服務快。此外,要規范對外投資企業運作,降低投資風險。一是要實施扁平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有必要按國務院國資委要求,以清理和規范企業職工持股為契機,限制或減少國有企業向三級子公司投資,提高國有資本控制力和營運效率。二是大力推進產權多元化改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降低國有獨資公司經營風險。同時,設立財務公司,增加集團公司注冊資本金,增強集團公司控制力和資源配置效率,為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相結合創造條件。三是抓住三個環節,即投資前全面考察、慎重決策;投資后跟蹤控制做好監督;定期對投資價值進行評估,科學謹慎投資。四是抓住證券業創業板塊啟動機遇,積極爭取上市,力求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降低對外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