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國資委自05年初成立以來,積極探索以經營業績考核為手段的年度與任期薪酬制度,加大國有企業薪酬管控力度,推進企業收入分配管理。
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制訂出臺了《威海市市屬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和《關于規范威海市市屬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的通知》,對市屬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實行年度與任期考核相結合、結果考核與過程評價相統一、考核結果與薪酬獎懲相掛鉤的考核制度,實現了市屬國有企業分類考核且薪酬調控全覆蓋的目標。
二是加強市屬國有企業年薪總額和工資總額調控。堅持企業負責人年薪增長低于職工平均工資和企業經營效益增長原則,薪酬額控制在職工平均工資10倍以內。對10戶市屬重點企業實行以業績考核為手段的薪酬制度;對37戶市屬企業工資總額采取政府指導線與工效掛鉤相結合方式進行調控。在政府公布的最高線、控制線和下線圍成的3個區間內,用工效掛鉤方法確定企業工資的具體增長線。
三是加強業績考核指標體系建設。將市屬企業劃分為競爭性企業和公益性企業,前者突出經營業績和資產效率指標,后者注重成本費用、資產質量和社會服務指標。在實際操作中,設置了“財務統計、當前任務和工作否定”3大類指標。“財務統計指標”主要考核企業經營成果、資產效率、盈利能力和社會貢獻力等;“當前任務指標”主要考核能夠促進企業體制與機制創新、技術進步、產品結構調整的重點工作和國資委安排的預決算管理、經濟運行管理、審計監督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工作;“工作否定指標”主要考核企業安全生產及重大責任事故、環境保護、重大事項報告負責人履職情況和目標值預報偏差等。通過實施經營業績考核,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適合本市企業實際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激發了負責人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促進了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四是加強年終財務決算審計。公開選聘中介機構參與國有企業年度決算審計工作,會同審計部門成立聯合審核小組,加大對50戶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力度,充分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逐步形成了“制度辦法引領、社會審計參與、國資委全過程跟蹤監督”的經濟責任審計新機制。06-08年,50戶市屬國有及國有控參股企業職工工資增長幅度增均為17.3%,遠遠高于國企負責人平均1.5%的工資增長速度。其中開展業績考核的10戶市屬重點國有企業職工工資增長幅度增均為5.1%,而10戶國企負責人工資增長速度平均為2.5%。同時市屬國企負責人薪酬與職工工資差距也呈逐年縮小態勢,07年50戶國企負責人薪酬是職工工資的6.4倍,08年國企負責人薪酬則是職工工資的5.1倍。其中10戶市屬重點國有企業負責人年薪07年是職工平均工資的5.88倍,08年為5.5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