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山東國資委 發布時間:2009-02-06
2008年,威海市國資委圓滿完成了人生藥業公司和長生堂醫藥連鎖總店兩戶特困企業的改制工作。改制前,2戶企業分別有職工486人和152人;凈資產分別為-6532.14萬元和-377.29萬元;企業嚴重資不抵債,職工工資、保險基金長期不能正常發放和繳納,職工多次大規模上訪。
一是解決各種欠款。用位于戚家欽村的25.93畝土地的拍賣收益支付拖欠職工的工資、集資等款項,補繳了欠交多年的社會保險金,共計支付3200多萬元;籌措150萬元資金,解決了長生堂醫藥連鎖總店拖欠職工的三金并發放了生活費,有效化解了矛盾和問題,排除了改革阻力,為推進企業改制奠定了基礎。
二是妥善安置職工。制定了周密穩妥的改制方案和職工安置方案,要求改制后的企業無條件接收安置原企業全部職工;改制后的企業保證職工各種待遇不低于改制前,且每年按規定適當增長;企業改制必須召開全體職工大會,由職工行使表決權,職工安置方案須通過無記名投票方式表決。這些政策和做法,使企業職工吃了“定心丸”,為企業改制鋪平了道路。
三是加強思想引導。組成了由委領導帶隊的8個工作組深入企業做職工的工作,印發了明白紙,開展了問卷調查;分組召開了座談會,與在崗、內退、退休等不同層次的職工座談。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使職工消除了對改制的疑慮和擔憂,確保了改制方案和職工安置方案得以順利通過。
四是市場選擇受讓方。積極推介,廣泛發布產權轉讓信息,通過進場交易、公開競買,最終選擇了資信良好、實力較強的企業和自然人受讓人。人生藥業國有產權以10萬元的底價實現國有產權轉讓收入110萬元,溢價達11倍。長生堂連鎖店實現了零資產轉讓。2戶企業改制不僅甩掉了-4730萬元的包袱,實現了國有資產增值,而且企業職工全部得到安置,較好地維護了國家和企業、職工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