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形勢下如何加強縣級國有資產監管,營造與企業同興衰、共榮辱、謀發展的和諧氛圍,湖北興山縣國資局服務之中抓監管,監管之中重服務,收到顯著成效。為此,宜昌市國資委派出調查組專題進行了調查,請看來之湖北宜昌的調查報告。
服務之中抓監管 監管之中重服務
——興山縣國資局強化縣級國有資產監管調查
興山縣國資局把履行縣屬企業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強化對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監管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積極探索“寓服務于監督、靠服務促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發展速度“三增長”。近三年來,通過卓有成效地工作,全縣累計實現國有資本收益3600多萬元;實現國有資本金投入2.6億元,新增國有資產總值11.2億元;國家所有者權益從9.3億元增加到20.49億元。
“沒有縣國資局的監督與服務,就沒有企業快速發展的今天,更沒有國有資產的大幅增值”。這話在興發集團、天星水電公司等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中回蕩著深沉有力的共鳴。
一、堅持從實際出發,夯實國資監管基礎
伴隨國資監管體制改革而誕生的興山縣國資局,是專門從事縣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機構。按該縣政府授權,對縣屬132個行政、事業單位,22家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共54.61億國有資產,授權由政府機構改革后成立的縣國資局統一實施監督和管理。該縣國資局“一班人”深感責任光榮、責任重大。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但他們迎難而上,“開門”就抓了四件事。一是認真組織相關部門和出資企業學習《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等法規制度,采取廣播、電視、墻報等多種宣傳形式使國資監管法規做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他們還采取上門走訪、協商等方式廣泛爭取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在全縣形成了任何人都不講條件、不講價錢,積極推進把國資監管統一交給出資代表管理的良好氛圍。二是全面清產核資,把“家底”盤清楚。針對前些年普遍存在的國有資產多頭管理,但誰也不負責任,誰也難于說清國有資產分布及損益的實際,他們組成專班,深入各出資監管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在全面了解國有資產現狀況的同時,對這些國有資產進行了造冊登記,并使原來游離于各部門管理之外的近6400萬元國有資產納入國資監管范圍。三是創新監管方式,緊盯監管“空檔”。他們在認真總結過去國資監管工作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結合縣級國資監管工作實際,一改過去“聽匯報、要報表”等作法,把工作重點轉移到“把方向、定規矩、管程序、抓監督”上來,重點管企業主導產業確立,管企業發展方向,管規章制度制定,管重大事項程序,管國有資產損溢變化,使國有資產監管真正落到了實處。四是不斷完善制度,依法實施監管。為使國有資產監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他們在深入學習領會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法律法規的基礎上上,結合本縣實際制定出臺了產權管理、資產處置核銷、重大事項報告等多項規章制度,并以責任書形式明確了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使用監管和保值增值所負的責任,從而徹底根除了行政事業單位視國有資產為“小家當”、“自留地”,任意支配和處置的弊端,形成了統一謀化和依靠制度管事管資產的良好氛圍。
二、堅持科學投入,滾動發展保增值
“國有企業要實現持續穩步發展,必須堅持科學投入,滾動發展,走‘以雞生蛋,蛋生雞’之路才能實現國有資本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這是興山縣國資局負責人杜啟興的“孵化增值觀,”也是近年來興山縣國有資產大幅增值的一條基本經驗。
近年來在業內迅猛崛起的興發集團就是該縣在扶持中發展起來的一家知名企業。該集團由興山縣國資局履行出資人職責,是一家在三峽庫區企業搬遷后成長起來的大型上市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精細磷產品和世界最大的六偏磷酸鈉生產企業。該集團之所以能實現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與科學營運國有資本,加大投入力度是分不開的。近三年來,通過多種方式融資近10億元,其中,國有資本投入達2.6億元,興建了2萬噸六偏磷酸鈉、1萬噸三偏磷酸鈉、1萬噸酸式焦磷酸鈉等一批重點項目,年新增銷售收入近9億元,累計上繳國有資本收益982.3萬元,國有資本增值率達到14.60%。現已形成了產品、市場、資源三位一體的組合優勢,其子公司遍布宜昌、云南、貴州、廣西、重慶、江蘇等地,50%以上的主導產品出口亞、歐、美、非等35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達1億美元以上。興山縣國資局從實踐中嘗到科學營運國有資本、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甜頭。于是他們把目光放得更高、更遠,立足資源優勢,對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天星供電公司、神農架武山礦業公司、神農架神農山莊等22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進行大力培植和科學引導。在強化國有資本投入的同時,對行政事業單位閑置資產進行合理調配,采取劃撥或處租賃方式交給企業經營,從而盤活存量資產近億元。該縣通過科學營運國有資本,使有限的國有資產達到最大幅度增值,不但促使一批民營企業的誕生,而且實現國有企業的發展壯大,2008年可望實現國有資本收益1000萬元。
三、堅持服務與監管并重,心系企業謀發展
服務之中抓監管,監管之中重服務,這是興山縣國資局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理念。這種監管與服務的新理念,既強化了干部職工真情為企業服務意識,又帶動了其他各項工作的開展,樹立了國資監管部門的良好形象。
第一,營造和諧氛圍,促進企業緊密配合。盡管出資人和出資企業存在著監管與被監管關系,但興山縣國資局準確定位自身角色,把思想和行動統一于國有資產管理的事業之中,統一于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共同目標之中,著力營造了與企業共生共榮的和諧氛圍,形成服務者與經營者的融洽關系。這種共謀發展、共創和諧的新型關系和監管模式,更加堅定了企業加快發展的的信心和決心,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良好氛圍。近三年來,在出資人和出資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企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穩步攀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始終保持在114%以上。
第二,強化宣傳和引導,促進企業依法合規經營。為構筑與企業同興衰、共榮辱、謀發展的新型關系,興山縣國資局竭力寓監管于服務之中,國資局干部職工分別于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分片掛點,把國資監管法規送到各單位,把依法合規經營與管理講解到每個經營管理者。隨著宣傳教育的深入和監管的到位,使企業依法決策、依法經營管理、依法維護所有者權益意識不斷增強。有的經營者在學習有關法規后,主動糾錯、自我規范。2006年興發集團擬對37臺汽車進行協議轉讓,協議轉讓價60多萬元,縣國資局認為不符合協議轉讓條件,及時予以干預和阻止,經引導說服,納入公開轉讓,并以131萬元成交。事后企業對公開實施產權轉讓從不理解、不支持到主動要求。目前,該縣企業依法合規實施產權交易和國有資產處置,自覺繳納國有資本金收益,已成為企業的自覺行動,在防止了國有資產流失的同時,有效維護了所有者權益。
第三,面向基層轉變作風,促進了窗口建設。為服務企業改革與發展,興山縣國資局針對企業改革改制中產權轉讓和交易任務較重的實際,在縣行政服務中心增設服務窗口,組織相關部門,成立相應組織,為產權交易提供產權咨詢、中介評估、法律事務、產權拍賣、產權公證等“一站式”服務,并推出上門服務、預約服務、延時服務等系列舉措。從而,為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和國有資產處置走市場化道路起到了助推作用,實現了國有產權100%進場交易的目標。據統計,近三年來,公開、公平、公正實施產權交易近80宗,實現增值5000多萬元。
第四,抓好協調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國有資產監管不僅局限于重大項目審核把關,要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必須依賴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興山縣國資局干部職工人人心里有本帳,哪家企業項目資金不足,哪家企業經營中有何困難都了如指掌。上至主管領導,下至一般工作人員,都竭力幫企業跑項目,融資金、搞協調,解決生產經營環節中的各類矛盾和問題,在基層企業工作時間占三分之一以上,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問題100多個。
興山縣國資局負責人杜啟興告訴我們:新形勢下縣級國資監管部門,必須找準自身定位,與企業同興衰,共榮辱,破除部門利益至上思想,樹立為企業服務的理念。只有寓監管于服務之中,才能真正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落到實處;只有實行規范化、人性化、柔性化監督與管理,才能達到依法監管的最佳效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