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具有資本運營和股權管理功能的國資投融資平臺 1月5日,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正式成立。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共同為中心揭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吉林致辭,市政府秘書長黎曉宏主持揭牌儀式。市國資委主任、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管委會主任王東介紹了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成立背景、方案及運作思路。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各城區及市屬國企主要負責人共約150人出席了揭牌儀式。
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的成立,是繼2003年10月北京市國資委成立后,市委市政府推進首都國資國企改革、實現國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又一項重大戰略舉措,是一項全新的探索。
據介紹,在過去的5年中,市國資委全力推進國有資產布局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截止到2008年11月,市國資委監管企業的資產總額已由2003年底的5655.90億元增長到11381.58億元,增長101.23%;國家所有者權益由2003年底的1631.3億元增加到3145.76億元,增加92.84%;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也都實現了翻番。通過調整重組,首都國企尤其是大企業大集團在國民經濟中的影響力和作用日益突出。監管企業中,近半數企業資產規模過百億。其中,資產超千億元的企業1家,超500億元的5家。這些企業在保障城市正常運行、保障民生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舉辦奧運會、支援四川抗震救災等方面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為積極應對當前全球出現的金融危機,適應國企改革發展對國資監管體制提出的新要求,解決國企改革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增強國有企業資本實力,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和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發揮國有企業在拉動內需中的主力軍作用,經市委市政府同意,市國資委組建了具有國有資本經營與股權管理功能的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
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為全民所有制企業,初始注冊資金300億元。為確保中心堅決執行出資人的決定,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戰略意圖,中心實行以管理委員會為決策層,經營層為執行層的管控模式。中心管理委員會成員由市國資委領導班子成員兼任(不取薪),管理委員會主任由市國資委主任兼任;執行層按市場化方式選聘,實行任期責任制。
新組建的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的職責,一是實現市委市政府戰略意圖的產業投資平臺,二是以市場方式進行資本運作的融資平臺,三是推動國企改革重組、實現國有資本有序進退的產業整合平臺,四是促進先導性產業發展和企業科技創新的創業投資平臺,五是持有整體上市或主業上市企業的股權管理平臺,六是企業實施債務重組以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服務平臺。
其作用:一是可以明晰政府和國企之間的產權鏈條,強化股權管理和監督,理順出資人和企業之間的投資與收益關系;二是可以強化出資人意志,從整體上推進國資布局調整和一級企業層面的股權多元化改制,積極培育大企業大集團;三是可以有效發揮萬億資產的規模效應,形成國有資產整體信用平臺,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擴大融資規模,降低融資成本,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四是可以支持戰略性、先導性產業的發展,著力構建高端、高效、高輻射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從整體上提升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
吉林在致辭中首先肯定了市國資委成立5年來的成績,他要求市屬國有企業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二中、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市委十屆五次全會精神,努力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在國務院國資委的正確指導下,把握形勢,應對危機,抓住機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要求,充分發揮首都區位優勢,走高端產業發展之路;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換代工作,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著力構建高端、高效、高輻射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推進國有資產布局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使國有資產不斷向主業集中,向價值鏈的高端集中,向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延伸,實現國有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加大合并重組的工作力度,加快培育能夠代表首都形象的、主業突出、實力雄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苦練內功,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從整體上提升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
吉林指出,組建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是應對金融危機,積極拉動內需,進一步推進北京國資國企改革和發展,完善國資監管體制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他希望市國資委借助這一有效平臺,加快推進一級企業的調整重組和整體改制步伐,加快推進國有資產布局和企業結構的調整,不斷完善國資監管體制;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的規模效應,不斷擴大融資規模,支持本市關鍵領域和高端產業的發展,在拉動內需中實現國有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