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重慶市國資委領導及下屬40余家國企高層共100余人召開專題會議,研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國資委主任崔堅稱,國企要化挑戰為機遇,且要有進有退。
國企實施一批項目 重慶市正在認真解讀國家拉動內需十大措施,快速做好項目準備,包括:一是爭取直接拿到資金,二是爭取項目一次性批準,三是實現批準手續鏈上各個重要環節的根本性突破。
會議披露了近期我市國企對接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的一批大項目。
裁員須國資委批準 崔堅說,在應對金融危機中企業集團要發揮中堅作用。全力穩住關系民生的糧食、日用品等。國企要確保年初承諾的職工工資增幅,嚴控減員。
“國有企業大批量裁員必須要有極特殊的理由,并需要國資委批準才能執行。”崔堅強調。
國有資本有進有退 重慶市要堅持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國有資本要向經濟鏈的關鍵領域集中,而在其他非關鍵領域,國有資本則可以退出,讓位于民營資本。
在面對危機帶來的機遇時,我市的國有企業要策劃實施一系列海外資源的收購和戰略儲備,實施一批上市公司股權回購和面向其他上市公司的戰略收購。
“中國極有可能成為世界資金的‘避風港’,重慶也有極大的機遇,要爭取吸收一批海外資金和國際國內高端人才。還可以利用國際市場流動性嚴重不足,承接一批海外工程項目。”
重慶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馬述林昨表示,得知國務院4萬億投資計劃后,已第一時間清理出23個有利于擴大內需的項目予以對接,包括輕軌、地鐵、機場建設等,總計需要1700億投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