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自2006年開始配備法律事務工作人員,集團公司層面實現“零訴訟”,所屬各單位法律事務部門共處理各類案件151件,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4220余萬元。與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一樣,陜西省屬企業設立法律事務機構比例達到100%,國有企業法律風險防范體系初步建立。
“大力推進企業法制建設,對于依法保障和促進企業經營管理,完善體制機制,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陜西省國資委主任白阿瑩表示,“加快企業法律風險防范體系建設是做強做大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必要保證。隨著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參與全球經濟競爭的態勢基本形成,嚴格的法律環境對企業經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涉及的法律事務將更加復雜。”
陜西省國資委自成立以來,根據國務院國資委和陜西省政府依法監管、依法治企的要求,從國資監管和企業改革發展的實際出發,全面推進企業國有資產監管規范和國有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兩個體系建設。
據悉,陜西省國資委監管企業戶數由120戶調整為28戶,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裝備制造、重要礦產資源開發和電子信息等關鍵領域。省國資委監管的28戶企業,全部設立法律事務機構,多數企業已實行總法律顧問制度,監管企業法律工作人員達464人。監管企業法律顧問組織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企業法制工作平臺。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和合同的法律審核進一步實現了制度化和規范化。許多企業新發生的重大法律糾紛案件得到及時處理,一批歷史遺留案件逐步得到清理和解決。許多企業主動運用訴訟手段妥善協調處理了一批重大法律糾紛案件,各監管企業法律事務機構總共處理各類法律糾紛案件13710起,避免和挽回經濟損失近14億元。
陜西國資委提出力爭在2011年之前,省屬國有重點企業及其重要子企業全部建立法律事務機構和總法律顧問制度;基本健全“以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為主、事后補救為輔”的企業法制工作制度,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的作用將得到進一步發揮。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