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上海國有企業一系列的重組動作,《關于進一步推進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也在緊鑼密鼓地討論中,并將于近期出臺。8月12日下午,這一文件的送審稿已經在上海市委常委會上作了匯報和審議。
《若干意見》將對當前上海的國資改革方向、原則、舉措提出要求。在專家看來,這份文件固然是“為了指導當前國資國企改革工作”,但在其背后有著更為深遠的考慮,那就是為發揮國資作用,為今后兩年甚至“十二五(2011年-2015年)”的上海經濟支撐點“埋下種子”。
在8月12日的上海市委常委會上,與《若干意見》同時匯報和審議的還有《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市管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意見(送審稿)》、《關于深化完善上海產業發展政策的若干意見(送審稿)》等。
上海謀求進一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舉動,已十分明確,其一個不容忽視的“推動力”則是難以令人滿意的上海經濟“半年報”——上半年上海GDP比去年同期增長10.3%,低于全國10.4%的平均水平。多年來上海一直是全國經濟的排頭兵,這一罕見現象引起廣泛關注。
“上下左右”征求過意見 有關人士透露,《關于進一步推進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幾易其稿,在上海市委常委會審議之前,“上下左右”征求過各方意見,并已經在市人大、政協上討論過。
雖然尚未正式出臺,但在上海國資系統的內部會議上,已經開始按照《若干意見》的要求部署工作。7月21日,上海市國資委黨委專門召集了國有集團黨委書記和機關處以上干部參加的會議,就要求按照即將出臺的《若干意見》,加強國資布局結構調整的規劃,加大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力度,加快主業發展,進一步增強企業主業核心競爭力。7月29日上海市國資委黨委召開黨群工作會議會議,再次提到了“學習宣傳貫徹《關于進一步推進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扣準上海發展“大格局” “‘十五’期間上海經濟的發展靠深水港拉動,‘十一五’期間靠世博拉動,那么‘十二五’期間靠什么?”上海社科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上海市國有資產規劃投資委員會常任委員楊建文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事實上上海國資的一系列動作,都應該納入上海發展的“大格局”中來分析。上海的發展目標都已經明確,即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楊建文表示,國資委監管的企業主要是制造企業,最近一系列的市委市政府調研內容之一就是摸索這些工業集團公司如何做服務業,如何在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之間尋找“接口”。比如說交運集團,如何發展層次高、效率高的物流產業;比如說上汽集團如何做好后市場服務。
在上海發展的大目標下,國有企業圍繞目標“做產業準備”是必修課。事實上,這從國有企業“主業”中就可以窺見一二。今年3月上海市國資委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24家企業的43項核心業務和31項培育業務中,現代服務業領域的業務有40多項,占60%以上,主要是商貿流通、物流、房地產開發、酒店旅游、航空等;以先進制造業作為核心業務的有8家企業,共13項核心業務和6項培育業務,占總數的30%和20%,主要集中在汽車、裝備制造、平板顯示器、清潔能源、新材料、精細化工等。
主業只是“準備工作”之一,當前國資工作的一系列動作均是扣準上海發展大方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體現。
“經濟下行時國資應進” “在經濟繁榮的時候,國資應退;經濟出現下行跡象的時候,國資應進。”楊建文表示,特別是在當前“一保一控”的經濟大背景下,國資如何發揮作用,值得好好研究。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上海交出了一份不令人滿意的GDP答卷。今年上半年,上海實現GDP6530.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3%,但還是低于全國10.4%的平均水平。多年來上海一直是全國經濟的排頭兵,這一罕見現象引起廣泛關注。上海市統計局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蔡旭初在當時舉行的市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上海經濟增長率略低于全國只是短期的、暫時的現象。”
對此,楊建文表示,上海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確實容易遇到“青黃不接”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情況并不嚴重,但決策層確實擔心上海經濟出現波折。同時,也要考慮下一個五年經濟發展“后勁”的問題,考慮到時由什么來撐起“經濟基本面”。
“十二五”期間的產業方向已經基本明確,一是現代服務業,二是先進制造業,包括海洋裝備制造業、大飛機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等,實際上國資的一系列重組方案都只是“組織形式”,內容都是圍繞這個主題的。
一方面是當前的GDP形勢,另一方面是今后幾年的支撐點,國有資本被推到了臺前。在關鍵時候、關鍵領域,必然要冀望國有資本發揮作用。國資如何發力撐起經濟,正是當前迫切需要思考的命題。《若干意見》正是在此背景下醞釀出臺。
對此,上海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汪勝洋表示,需要國資投入的重大產業、重大項目上,此前上海國資的成績是顯而易見的。正是因為一直以來國資在發揮功能,上海才能發展成為現在的國際型大都市。他認為,在當下的經濟背景和國際競爭環境中,國有資本發揮好功能性作用、基礎性作用、支持性作用、支撐性作用尤顯重要。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