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蘭州市“393”國企改革攻堅戰的漸行漸深,一大批國有企業領導人和職工被推向新的人生路口。無論是破產關門(關閉)企業領導人,還是普通職工,蘭州市都想方設法妥善安置,許多職工走上新的工作崗位,不少國有企業領導人轉變身份,逐漸成為職業經理人,蘭州市國企改革實現和諧攻堅。
走過去:“是挑戰,更是機遇”
2005年以前擔任蘭州鍋爐廠廠長的梁新偉,現在的身份是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總經理。同在蘭州市西固區的這兩家企業相距不過1公里多,梁新偉的身份卻有了截然不同的轉變:從國有企業的領導到民營企業的職工。
2006年,梁新偉被蘭州市政府國資委推薦到戰略投資者正在進行資產重組的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擔任執行副總經理時,他也和改制后的許多國有企業的領導干部一樣迷惘:國有企業領導的出路在哪里?對新的去向在思想上一時轉不過彎:國有企業領導要去民營企業打工?
面對新的人生選擇,梁新偉選擇了挑戰。憑著在國有企業扎實的工作作風、豐富的管理經驗,并積極學習和吸納民營企業先進的管理制度,梁新偉在新的崗位大有作為,今年被企業選拔提升為總經理。
“現在回想起來,國有企業領導的思路和決策要有超前性,廠長經理實際上是一種職業。”梁新偉由衷地說。
當然,梁新偉的脫穎而出離不開蘭州市政府國資委在國有企業領導人安置中探索的新機制。梁新偉說:“蘭州市政府國資委建立了職業經理人平臺,為廠長經理提供了展示能力的舞臺。”
對國企改革中企業領導人員的安置,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要求相關部門妥善安置,并逐步提高他們的待遇。蘭州市主要領導動情地說,如果沒有這些企業領導的努力工作,蘭州國企改革就不會有今天的結果。
在由蘭州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對破產關門(關閉)企業領導人員托管的基礎上,蘭州探索“用養結合”的企業領導人員安置政策,即對56歲以上、年齡偏大的企業領導人以養為主,享受退休待遇;對55歲以下、能力強、能勝任企業工作的領導人員,委以重任,或推薦給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特別是外來投資方重組的企業擔任職業經理人。
“用養結合,讓我的人生價值得到體現,收入也增加了。”梁新偉說。現在,他的收入是在國企當廠長時的幾倍,更為重要的是,出自國有企業的他看到和學到了民營企業在管理制度、品牌建設、產品創新、引進人才、文化企業等長處,跨上新的臺階。
和梁新偉一樣,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寬闊。現任蘭州減速機廠廠長的張濤曾是蘭州水泵廠副廠長,2005年在蘭州市國企改革中他被委派到正在改制的蘭州晟地汽車修配有限公司,在成功引進戰略投資者后,張濤被戰略重組的民營企業聘任為總經理。2007年6月,張濤又被蘭州市政府國資委委派到蘭州減速機廠擔任廠長,張濤重回國有企業施展才華。這番經歷讓張濤深有感慨:“國企領導人的生存方式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不能固步自封,要主動適應和開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蘭州市政府國資委負責人談到,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推進,蘭州市還將逐步建立職業經理人交流平臺,打破企業所有制限制,對職業經理人進行競聘和交流,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舞臺,展示自己的才能,他們的去留由市場去裁決。
“這樣,不僅解決了企業領導的出路,推進了蘭州經濟的市場化進程,同時也是在探索不同于黨政領導選拔方式的市場經濟條件選拔任用的機制。”這位負責人如是說。
“這是挑戰,更是一種機遇,把我們作為很好的資源使用,給了我們更廣闊的空間。”蘭州減速機廠廠長張濤說。
顯然,這些國有企業領導——未來的職業經理人已經準備好了。
向雙贏:“企業發展,職工就業”
今年67歲的任惠林是原蘭州新蘭服裝廠退休職工,2005年企業破產關門后,任惠林和200多名退休職工頓時為如何繳納自己的大病醫療保險費犯起了愁,每人每年30元的大病醫療保險費原來由企業統一代收上繳醫保部門,現在企業法人主體已不存在,如何是好?
任惠林的憂慮,蘭州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早已想到了。在國企改革的大潮中,蘭州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專門成立了托管中心,負責破產關門(關閉)企業“4050”人員等各類人員的托管協管。經公司與醫保等部門的反復溝通、協調,疏通了繳納渠道,截至2007年,已對47戶企業已退休的1.1萬多名人員的大病醫療保險費進行了代收代繳。
這是蘭州市國企改革妥善安置職工的一個縮影。
原蘭州新蘭面粉廠職工曹海林現在有了新的工作,在投資重組原蘭州新蘭面粉廠的華尊立達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他在動員拆遷部上崗。“在面粉廠轉制并重組為民營企業初期,感覺天塌了一樣。”曹海林道出了當初內心真實的感受。
是政府部門和投資者對企業職工的關心讓曹海林吃了“定心丸”。他看到,很多職工和重組企業簽了合同,實現再就業,工資翻了一倍;他看到,今年春節前,剛剛整體接收面粉廠的華尊立達房地產開發集團的領導就帶著慰問品和慰問金,上門慰問了20戶困難職工……春節前,公司還組織他和一些職工前往寧夏銀川市的總部參觀考察,并參加了總部的春節團拜會。曹海林的心熱了,他說:我要珍惜再就業的機會,盡全力干好工作,讓我們的企業越來越好。
為了妥善安置職工,蘭州市政府國資委在與華尊立達房地產開發集團商談時,要求公司整體接收原蘭州新蘭面粉廠資產、債務和職工,得到華尊立達集團的尊重和理解。投資方為面粉廠職工補交了“三金”,對職工培訓期間即發放工資,僅此兩項每月就要支出16萬元。
在蘭州機床廠裝配車間,總裝工王亦川正在埋頭工作。2006年3月,蘭州機床廠改制后,王亦川買斷工齡,到浙江一家民營企業打工。2006年底,天水星火機床有限責任公司并購蘭州機床廠,企業籌資500多萬元發放了老職工的困難補貼和拖欠多年的職工工資、醫療費等,還投入近2000萬元購置設備、修繕廠房,經濟效益和職工收入大幅增長。王亦川得知這些消息后,又趕了回來,工廠的新面貌令他振奮,廠里安排他重新上崗,工資比以前翻了三四倍。和王亦川一樣買斷工齡、外出打工的另外5名高級技工也全部回來了,在新的企業和崗位上,他們渾身是勁,要大干一番。在車間黑板上標注的生產總量坐標圖上,一條斜向上的直線,仿佛在指向著企業的美好前景。
春風送暖。蘭州市政府國資委為給破產關門(關閉)企業職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國資物業公司準備在今年上半年成立家政服務中心,設立保姆、月嫂、老年陪護、保潔工、學校飯桌管理員等,既解決現代家庭服務方面的實際困難,同時也提供一批就業機會。國資物業公司信心十足地要把家政服務打造為產業和品牌來經營,毫無疑問,一個個破產企業的職工將在市場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