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菱合鋼等集團國有資產將全部劃轉,涉及6萬國有職工身份置換
“全面加快合鋼集團存續企業、國風集團等大企業改革步伐,除公用事業外,其余國有企業年內全部完成改革任務。”關于今年的國企改革,合肥市市長吳存榮1月6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只有短短50個字。但就是這50個字,卻在10天之后顯示出巨大的威力。昨天下午,合肥市召開國有企業改革攻堅決戰動員大會,一場需支付40億元成本的國企改革山雨欲來。
重點監管國企將減少45戶 其實早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出爐之前,去年召開的合肥市委九屆五次全會已明確指出:2008年,除公用事業類之外,其他國有企業要全部完成改革任務。昨天的國企改革攻堅決戰動員大會,則進一步明確提出一個新目標:到今年年底,實現合肥市國資委重點監管企業戶數由67戶減少到22戶。
合肥市國資委副主任王金生稱,過去5年,該市國企改革由淺入深、由點到面、不斷規范、逐步深入,取得了新突破,國有經濟結構優化調整有了新局面。截至2007年上半年,該市共完成256戶市屬企業改革和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制轉企工作,涉及企業總資產195億元,職工總數12萬人,支付改革成本60億元。截至去年11月底,該市國有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80億元,實現利潤5.45億元,企業資產總額達到670億元。
據介紹,合肥市國企改革的現狀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與加快發展的形勢還不相適應。問題突出表現在:國有大企業、大集團的改革才剛剛起步,改革的力度還不夠大,進度也相對滯后;已改革企業還有不少遺留問題沒有解決,改革不夠徹底;企業還沒有明確的經營責任目標,對企業領導人員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大企業大集團成改革重點 仔細分析合肥市過去的國企改革,人們可以發現:該市中小企業改革已基本完成,但鮮有涉及國有大企業、大集團的改革大動作。記者昨天獲悉,合肥市今年國企改革的總體思路則突出大企業、大集團,擬利用一年的時間,橫向收縮管理跨度、縱向減少管理層次,全面實現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職工社會化,經營市場化,建立經營目標責任制,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據悉,合肥將把榮事達集團及其所屬企業和合肥城市教育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劃歸合肥市國有資產控股有限公司,國控公司負責推動這些企業的改革;將美菱集團及其所屬企業劃歸興泰控股公司,興泰公司負責推動這些企業的改革;將合鋼集團劃歸合肥市工業投資控股公司,工投公司負責推動合鋼公司和3戶化工企業及其所屬企業的改革。劃轉企業資產全部劃歸相應控股公司所有,但企業干部管理和組織關系均維持不變。
今年,合肥將充分發揮國有控股公司改革平臺的抓手作用及資本運作的專業優勢,繼續加大歸并整合,改變國有資本“散兵游勇”式的作戰方式,不斷精簡企業戶數,做大做強大企業、大集團,集中優勢兵力打好“陣地戰”。
6萬國有職工身份將置換 職工安置是國企改革過程中的重點工作和基礎工作,合肥市有關方面已表示:將優先考慮職工安置,把政策交給群眾,增強改革的透明度,充分尊重廣大職工對改革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增強其認同感和責任感。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妥善處理職工安置問題,嚴防任何對企業職工不負責任的做法。
根據有關方面測算,本次合肥市國企改革涉及約6萬國有職工的身份置換問題,需要支付的改革成本約40億元。為此,合肥市將需要多渠道籌集改革成本。昨天的動員大會明確,國控、興泰、工投、建投四大國有控股公司,要充分利用三大籌資政策〔允許控股公司國有劃撥土地變現(收儲)收入由其統籌使用;允許控股公司產權變現收入由其統籌使用;允許控股公司用企業的劃撥土地使用權抵押融資〕,想方設法籌集改革資金,盡快完成國有職工身份置換工作。
“五種模式”直指三大目標 合肥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安列指出,今年合肥市的國企改革將按照“先職工身份置換,后實施國有資本退出”的原則全面推進,力爭實現全員解除國有集體職工身份、部分國有資產退出和建立經營目標責任制三大目標。
據悉,今年該市國企改革將采取“五種模式”,即雙退、單退、關閉、重組和目標責任制。具體為:對處于競爭領域且不具備明顯競爭優勢的企業、與企業主業關聯度小且效益差的輔業企業、部分國有參股企業等,計8戶企業的國有凈資產,通過項目推介,廣泛征集受讓方,競價轉讓,實現國有資本退出;同時對職工進行身份置換,實現職工國有身份退出。對承擔“大建設”任務的企業、具有上市潛力的企業等40戶企業職工進行身份置換,實現職工國有身份退出。對處在停業、歇業且債務較少的3戶企業,實施清算關閉,對職工進行身份置換。對8戶企業歸并整合,提高企業規模效應,優化國有資源配置,增強控股公司投融資能力。通過上述4種形式改革,使國資委屬重點企業由67戶縮減為22戶,對存續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行全員聘用制,全面實施目標管理,建立年度和任期考核制度。
國有產權轉讓擬全國招商
國企改革必然涉及到部分國有產權的轉讓問題,本次改革提倡有關方面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充分利用和借助外力,通過依法依規轉讓部分產權、股權,吸引境內外各類投資者參與國企改革。為提高國有產權轉讓項目的成交率,確保國有資產收益最大化,同時將實力雄厚、管理先進的國內外知名企業或財團引入合肥,參與合肥國有企事業單位改革和經濟建設,有關方面已出臺國有產權轉讓招商推介工作實施方案。
今年,有關方面將積極組織召開國有產權掛牌轉讓推介會,在全國范圍內采取不同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向社會推介,讓真正有實力的買家參與競爭,讓資產的價值得以充分體現,讓企業更快發展。在選擇審計評估中介機構時引入競爭機制,該市將建立動態質量監控體系,通過相互競爭、相互約束,增強監督的效果。同時對違法違規的中介機構及其執業人員將列入“黑名單”,以后不得再從事合肥的國有資產審計評估工作。
稽察員“緊盯”改革全過程 合肥市國資委將向國有企業派駐稽察員,代表該委對所派駐國企進行全方位的、立體的動態實時監督,并負直接監督責任。稽察員對所派駐企業的國有資產運行狀況有稽察的權力,有權參加企業的“四會”(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監事會、股東大會);履行定期報告和重大事項隨時報告義務,同時必須遵守“四不”(即不準接受企業的宴請、不準接受企業的專車接送、不準要企業安排住宿、不準拿企業的補貼)。
動員大會強調,本次國企改革務必嚴格組織人事紀律。凡涉及撤銷、劃轉、改制的企業,嚴禁突擊進人和提拔人員。資產清查登記、財務清算工作,不得弄虛作假、瞞報漏報和抽逃資產,不得隨意變更、毀損會計賬目憑證。債權的確認、催收和債務核查工作,不準擅自減免債權、虛增債務,不良資產和不實資產核銷要嚴格按規定報批;不得私自截留收入,設立賬外賬。嚴禁揮霍浪費及非法占有、挪用企業財物,不得違反規定為本人或他人謀取私利。同時,堅持民主集中制和個人服從組織的原則,干部任免事項要集體討論,個人進退去留要正確對待。
“過去在中小企業改制過程中曾出現過類似的問題,”王金生說,“在今天的動員大會上,我把這些困難和問題說出來,不是給大家潑冷水,而是要大家樹立一種‘敢于亮劍’的精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