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進場開拍落下“第一槌”。 在北京產權交易所(下稱“北交所”)舉行的這場拍賣會上,來自北京市交通執法隊等三批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以及30輛公務用車進行了公開拍賣,拉開了北京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進入產權交易所公開處置的序幕,這也成為北京市預算管理規范的標志。
拍賣會上,1號標的物以2.3萬元順利拍出,而起拍價為7500元。
到目前為止,北京是全國第一個以政府部門文件明確規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必須進場交易的省市。
今年9月29日,北京市財政局與北交所簽訂協議,指定北交所為北京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交易的機構,并下發了《關于加強北京市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工作的通知》。
該《通知》規定,北京市各行政事業單位需處置的國有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動車,單價原值10萬元、批量價值原值20萬元以上的資產,必須進場交易。上述范圍之外,經批準無償調撥、捐贈的資產,涉及國家機密的資產,以及國家另有規定的資產可不進場交易。
這意味著,今后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不能再自行隨意處置,而且交易價格需經專業機構評估或財政部門審核。
北交所總裁熊焰表示,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進場處置也將極大地豐富產權市場的交易品種,為產權市場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據統計,目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占到全國國有資產的三分之一,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缺乏規范的處置程序和處置方法,自作主張一賣了之的現象較為普遍。隨著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入,此類資產處置的案例將會越來越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