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國資委采取五項措施不斷規范產權管理
荊州國資委采取五項措施不斷規范產權管理

文章來源:湖北國資委 發布時間:2007-03-07
荊州國資委采取五項措施不斷規范產權管理
為促進國有產權的合理有序流轉,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2006年,荊州市國資委采取五項措施,全面規范產權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
一是認真開展產權登記。全市共登記國有產權單位145戶,登記國家資本29.33億元。其中,市直企業28戶,登記國家資本20.96億元;縣市區117戶,登記國家資本8.37億元。
二是嚴格實行資產評估。市國資委嚴格按照《荊州市市直國有企業資產評估及評估結果核準工作規程》的要求委托社會中介機構對國有企業進行了資產評估,并對評估結果進行了核準備案。06年度調增國有資產2.88億元。如:先行集團2002年資產評估凈資產不到7000萬元,06年按新的辦法和程序評估凈資產達到1.4億元,比上一次評估增值7000多萬元。
三是全面推進進場交易。在企業國有產權全面實現進場交易的基礎上,又將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納入了進場交易的范圍。06年,市產權交易中心共完成國有產權交易40筆,成交金額1.516億。
四是妥善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根據國家的政策,本著積極穩妥、尊重歷史的原則,提出洪城公司的股改對價方案,經過與流通股東反復溝通達成了10送3.5的對價協議并及時實施了對價。同時,還指導公安縣國資部門進行凱樂科技的股權分置改革試點,促成非流通股東與流通股東達成了10送4股的對價協議,在全省率先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
五是積極開展專項檢查。以荊政辦發〔2006〕35號文件轉發了市國資委、市監察局、市財政局、市工商局聯合出臺的《關于加強國有產權進場交易監管工作的實施意見》,并組織了一次產權轉讓專項檢查,重點檢查了紅帆塑料、自來水、公交公司等企業,糾正了紅帆塑料等少數單位在國有產權轉讓中不規范行為,確保了國有產權合理有序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