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南通國資委 發布時間:2007-01-11
南通推進產業布局結構調整成效明顯
2006年以來,南通市國資委充分認識資產整合對推進產業結構升級的作用,采取扎實措施,積極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功能,國有資產和社會資源的使用效率,在市場化的資源配置過程中得到明顯提高。
一是積極推進企業退城進園。重點抓好姚港化工區國有企業集中搬遷、紅廟子河沿線國有企業搬遷,推動要素、企業、產業在結構上升級,在地域上集中,在功能上集聚。“十一五”期間,南通市將投入國有資本11億元支持江山公司、寶靈公司、合成材料公司、二棉集團、鋼繩集團退城進園,帶動這些企業增加投入42.8億元,項目竣工投產后,銷售收入由目前的31億元可擴大到100億元,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2006年國有資本已投入2.5億元用于企業退城進園,有效地推動了產業布局結構的調整。
二是努力整合盤活有效資源。推進新加坡吉寶公司整體購并南通漁輪廠有效資產,使一個歇業多年、地處長江黃金岸線的南通漁輪廠變成了年銷售收入15億元的現代化造船企業。推進南通衡器廠、南通電子儀器廠閑置廠房的盤活,利用這些廠區閑置廠房與科技局建設南通科技“軟件園”和“機電園”,培育、孵化、催生適合南通經濟轉型的新型產業。
三是發揮好資產經營公司作用。眾和、工貿兩家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共投資4500萬元、帶動社會資本投資3800萬元新設立工貿擔保公司、工貿科技開發公司、眾和體育傳媒有限公司、新鴻基房地開發公司等6個國有企業。其中眾和體育傳媒有限公司通過市場化運作籌措資金,獲得資源開發收入5000多萬元,為省“十六運”的成功召開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四是促進國有企業做強核心主業。著力推進江山農化公司高效低毒農藥的擴建、大生集團引進噴氣織機生產高檔服飾面料、紡織染公司引進關鍵設備等8個技改項目的實施。加強國有企業內部資源整合力度,集中力量發展主業,做強主業,使國有資本向產業鏈的關鍵部位、價值鏈的高端部位、產權鏈的核心部位集聚。
五是搭建企業合作平臺。舉辦了省屬企業與南通經濟合作交流推進會,邀請省國資委和省交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27家省國資委出資企業的領導來通考察交流。交流會期間,對先期已確定在通投資、總投資額149.65億元的11個項目進行了現場推進,對已確定投資意向、總投資額333億元的9個項目進行了再落實。通過溝通洽談,江蘇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省電信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與南通國企達成新的投資合作意向6個,總投資4.5億元,有效嫁接了省屬大型企業的技術、資金、資源等優勢,對優化調整南通的產業結構、提升產業能級產生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