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04-05-21
上海防范國企投資分散化
上海市國資委下發了一份對歸口企業投資行為進行嚴格管理的《上海市國有資產營運機構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各單位提前提交下一年度的投資計劃草案由國資委審批,計劃外投資項目則必須全部經上海市國資委核準。各單位的期貨、股票投資也將受到“嚴格限制”。該《暫行辦法》將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此舉可看作上海國企資金流向、投資方向有了更加嚴格的監管。
投資分散問題凸顯
目前,由上海市國資委管理的下屬國有企業超過60家,上海國有資產的總量已經超過了6000億。但是,由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建文教授等人所作的"深化上海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研究"報告顯示:2002年上海國有資產5700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4000億元,遍及全市85個行業中,有23個行業出現虧損,涉及到的國資約為500億元。
據上海市國資委最新的調查情況看,國資形勢也不容樂觀。從上海國資這些年的投資情況看,投資分散問題突出,重點行業平均每個項目投資只有6400萬元。不少本應國資重點發展的項目卻沒有得到重點發展,5成以上項目是控股公司下屬的三級以下企業在投資,投資鏈條太長而主業核心競爭力沒有形成;有的企業委托理財一投數億元,個別企業甚至將凈資產的1/3用于理財投資,而且都是不公開運作,存在極大的風險。因此《暫行辦法》將"嚴格限制"本市國資企業投資于期貨、股票和委托理財,并"適度控制"企業購買債券和基金。
強化企業主業發展
從目前上海國企改革的情況來看,上海也正是在按照突出主業這條線來做的:百聯集團重組,是由上海市國資委原有的上海一百集團、華聯集團、友誼集團和物資集團合并而成,這就是把國有資本集中起來形成優勢,把產業做大做強;而電氣集團的改制則是讓國有資產"以退為進",國資的控股比例會有些收縮,但隨著產業的發展,國有權益則會水漲船高;至于輕工集團向"民資傾斜"的改革模式,雖然是為了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但是退是為了進,目標還是在國資的保值增值上。
在企業改革之后,為了切實保證企業確實把精力放在主業上,為了防止投資再次分散,《暫行辦法》就明確要求企業必須于每年的第4季度向上海市國資委提交企業下一財政年度的投資計劃方案,市國資委還將按投資是否符合國有資產布局、是否存在重復投資以及投資規模是否與融資能力相符等原則,進行審核及監督。這就為強化企業主業發展,促使企業理性投資,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作出了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暫行辦法》中的所謂嚴格限制國企投資期貨、股票和委托理財也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意味著今后絕對禁止企業在這些領域進行投資,《暫行辦法》只是針對不同企業進行不同程度的監控。而監控的目的就是要使企業真正把主業做大做強,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