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呈現五大特點
湖北宜昌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呈現五大特點

文章來源:宜昌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4-09-11
宜昌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歷經了以“三轉”為主要內容的市直工業企業改革、以推進產權多元化為主導的國企改革和以市直機關所屬企業脫鉤改制為主導的改革三個階段。彰顯出五大顯著特點。
第一,一企一策,五種形式推進產權多元化
在國企改革的攻堅階段,宜昌把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突破口,明確提出 “縣域經濟以民營經濟為主,企業發展以引進聯合為主,產品開發以精品名牌為主,產權結構以民營企業為主的發展思路和抓大要強,放小要活,退出要快的企業改制目標。對市直28家國有工業企業,一企一策,6種改制形式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一是股權重組,規范運作。對上市公司按有關要求強化監管,多方式實施國有股減持,和資產重組,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對有凈資產、有產品、有市場職工有積極性的非上市公司與集團公司分離,其股權向投資者、經營者和管理層集中;二是聚優裂變,剝離輔助。對資產、行業產品優勢明顯,有核心競爭力,但靠自身力量發展又比較困難的企業,剝離輔助,與外來資本優勢重組;三是資產出讓,民有民營。對規模比較小的企業,出讓資產安置職工,民有民營;四是租賃經營,分期轉讓。由承租者在一定期內分期按約購買企業凈資產或剝離后的有效資產,到期將產權全部轉讓;五是屬地下放無償劃撥。對企業法人財產實行屬地調節或適合“退二進三“的企業分別下放所在縣市區管理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在所有制結構上“退國進民”,在企業資本構成上,“退純進股”,在經營機制上“退舊進新”,在發展規模上“退小進大”。通過大刀闊斧地改革改制,先后化解歷史債務200多億元,一批困境中的企業也隨之脫穎而出。
第二,增資擴股,在“三個結合”中增強企業實力
多年來,宜昌把增資擴股作為增強企業整體實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重中之重。一是企業改制與吸引外來和民間資本相結合。在實施企業改制中做到“五個轉變”即招商引資由局部地區少數城市轉向全國全方位;由單一重項目引進轉向引進品牌、資金、技術和人才;由單純合資轉向獨資、合資合作等多形式;由依靠區位、資源、政策優勢轉向創造環境優勢;由政府推動轉向企業主動尋求合資合作。二是企業改制與扶優壯強,促進發展結合。找大公司、搞大聯合,攻馳名品牌。優先考慮計劃投入大、發展欲望強的同行業老大收購企業,并從政策上傾斜,資金上扶持,力促知名企業和品牌扎根落戶。三是定向增發與企業管理層持股結合。為實現股票定向增發,安琪、宜化、興發等上市公司嚴格執行證監會有關規定,千方百計創造定向增發條件。一方面以規范運行機制,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效益和選準發展項目吸引投資者,實現股本擴大,實力增強目標;另一方面,鼓勵支持企業經營管理者通過增資擴股參與持股,與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激發和調動其積極性。近4年來,宜昌先后有5家企業實施定向增發和增資擴股,累計募集資金45.2億元。
第三,依法合規操作,嚴把“三關”防范國資流失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引進外來投資者,涉及資產轉讓,債務重組等重要工作程序,宜昌把依法合規操作,規范相關程序作為防范國有資產流失的關鍵。針對部分企業資產抵債的實際,在資產轉讓中,嚴把“三關”,既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又防止債務懸空。一是嚴把審計評估關,對改制重組企業先由財政、審計部門進行經營責任審計,選聘職能部門對資產進行評估,妥善處理呆壞帳,該核銷的核銷,該打折的打折,填平“黑洞”,擠干“水份”,既做到資產評估的真實全面,又防止資產的隱性轉移和陳年老帳一改了之。二是嚴把債務重組關。對無凈資產轉讓的企業,抓好債務重組,實事求是,盡力爭取債權人支持,工作做在前,吃虧吃在明,采取剝離、掛帳等多種形式,優化結構。三是嚴把資產處置關。對債務重組后的資產處置,以公開、公平、公正為原則,實施招標轉讓。由紀檢監察和公正機關把關,防止暗箱操作。同等條件企業經營者優先,向外出售企業最大限度保護地方和企業職工利益,簽約明確規定改制企業不變更注冊地、產品不搞關聯交易,安置職工須達到80%以上。
第四,推進資本證券化,著力放大國有資本效應
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最佳形式是上市公司,資本證券化既是公開透明的產權多元化,又是最佳的投融資平臺。通過多年的發展,宜昌現有,湖北宜化、安琪酵母、興發集團、三峽新材、雙環科技、宜昌交運6家上市公司,總股本27億股,市值233億元,資產總額700多億元,年均實現營業收入近400億元,在推進宜昌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用。
在推進資本證券化中,一是出臺鼓勵支持企業上市的優惠政策,以多形式支持企業加快企業上市進程;二是穩步推進企業股份制改造和引進戰略投資者。2011年宜昌交運成為全省道路運輸第一家上市公司,結束宜昌11年無新增上市公司的歷史;三是發行債券融資,推進市政建設工程,城投公司先后發行兩期債券,融資20多億元。四是對已上市公司實施股權分置改革,使資本市場制度性約束得到突破,資本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秩序逐步規范,為企業改革發展和實現做大做強奠定了堅實基礎,國有資本市值大幅攀升。目前國有資本證券化率已達到30%以上。
第五、走出去發展,低成本擴張實現效益倍增
實施國企走出去戰略,是宜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促進企業做大做強的大手筆。宜化集團、安琪集團先后在全國20多個省市收購重組40多家企業,年實現銷售收入26.7億元,特別是安琪集團率先走出國門,在埃及投資辦廠,成為當今拉動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據統計,近5年來累計投入資本金23.7億元,現已擁有185.9 億元總資產,國有資本控制力達到1:7.84。年實現銷售收入26.7億元,每年參與分紅2億多元,年新增稅收近1.4億元,具有擴張、轉移、反哺等多種效應和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時下,宜昌新一輪產權多元化改革正穩步推進,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效激發和調動了各方面積極性,宜化、安琪在、交運、物資集團等一批企業在推進產權多元化中不斷發展壯大。對公益性、關鍵領域國有資本保持了獨資或絕對控股,對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骨干企業國有資本做到了相對控股,其他企業國有股權根據市場競爭和發展情況按照市場規則有序進退,促進了合理流動;同時民間資本參與國企改制重組正在作出大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