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縣級國資監管工作不斷加強和改進
湖北宜昌縣級國資監管工作不斷加強和改進

文章來源:宜昌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4-10-09
今年是湖北宜昌國資監管體制改革的第10個年頭,縣級國資監管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各項工作逐步加強和改進,一些好的作法、好的經驗正在全市推廣。突出表現五大鮮明特點。
一是國資監管機構不斷加強。全市13個縣(市)區全部成立國資監管機構,明確了國資監管的責任主體,確定了專兼職工作人員,確立了工作目標和任務,為強化縣級國有資產監管打下良好基礎。特別當陽市根據工作職能和任務,明確專職工作人員,與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工作有聲有色,有為有位,地方政府予以充分肯定。
二是國資監管職責進一步明確。各縣(市)區國資部門探索建立了集行政事業資產和經營性國有資產于一體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明確了國資監管機構專司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職責和權限,國資監管機構職責全部到位。
三是國資監管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各縣(市)區國資部門結合本地國資監管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國有產權登記、清產核資、資產統計、資產處置監管、財務管理等基礎管理制度,形成了縣級國資監管制度體系,為實現制度管人管事管資產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四是國有資產基礎管理工作不斷規范。各縣(市)區國資部門依法規范開展產權登記、統計評價、資產處置、財務監督等基礎管理工作,切實維護國有資產安全,促進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長陽國資局嚴格資產處置程序,依法合規實施產權交易和轉讓,在資產處置程序和方法上積累了較好的經驗,受到來自基層的好評和地方政府的贊揚。
五是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和投融資平臺建設力度加大。在推進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改革中,充分利用企業存量資產,吸引其他所有制資本參與國企改革,實現國有資本與其他所有制資本的對接,放大了國有資本功能。宜都國資局整合全市優質資產79億元,扶持國通公司發債15億元,有效盤活存量資產。夷陵國資局破融資堅冰。國有資本、民營資本融合,組建擔保公司,近幾年承保金額達70多億元,并通過投融資平臺公司的組建實現融資近10億元。在國企重組中,依靠國有資本,促進投融資平臺建設,據不完全統計,各縣(市)區以國有資本為主導的投融資平臺已達20多家,年融資額100億元以上,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