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國資委“轉”出國企發展新常態
湖北宜昌國資委“轉”出國企發展新常態

文章來源:湖北省宜昌市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6-05-13
初夏,捷報傳來——今年一季度,宜昌市屬國有企業實現利潤增長59.3%,128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四大投資控股集團實現融資106.22億元,同比增長7.1倍。
履新近半年的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呂學鋒介紹說,今年是“十三五”開好頭起好步的關鍵,國企改革進入攻堅期、國企發展進入機遇期、國資監管進入探索期,市國資委將推進“四項轉變”謀開局、起好步,為宜昌實現“135”戰略和“兩個率先、兩個進位”目標貢獻力量。
國資監管:向以“三服務”為主導轉變
年初,呂學鋒帶領市國資委調研專班深入9家出資企業調研后,向國資委機關干部明確提出了“服務資本、服務企業、服務職工”的國資監管方略。
監管,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半年里,市國資委在管資本、管股權、管出資人回報和國有資產安全上下功夫,組建專班先后深入企業生產一線現場辦公20多次,現場拍板解決疑難問題50多個。與此同時,宜昌“國資人”比拼“金點子”、“曬”亮點工作,正甩開膀子以爭先創優光榮榜為標桿,奮力拼搏爭上游。
國企改革:向推進“三去一降一補”轉變
今年,“三去一降一補”成了全市國資系統的流行語,更成為市屬國有企業改革的流行色。
安琪集團產品不斷向烘焙、調味、營養保健等多個領域拓展,逐步形成6大系列、9個品牌。
宜化集團在壓縮傳統化工產能的同時,投資60億元采用目前世界最先進技術,對合成氨煤氣化裝置進行升級改造,改造后噸氨成本下降約600元,勞動生產率可提高50%。
宜港資產公司從資產管理向金融服務邁進,99金融于今年3月上線運行不到2個月,實現投資交易額突破1500萬。
城建投集團針對棚改安置房庫存壓力,將棚改安置房轉為村民安置房,加大了營銷力度,降低了庫存壓力。
據統計,在“三去一降一補”中,市屬9家出資企業有30多種產品進一步優化,6大核心板塊主業成功轉型升級。
呂學鋒說,今年,市國資委將把推進供給改革作為調整結構、加快發展的突破口,圍繞“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做文章,重點推動生產性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推動生產性服務企業興辦實業,支持融資平臺公司向提供公共服務產品轉型。
國企發展:向項目建設和轉型升級轉變
“發展為先,發展為重,發展為大”是國資系統始終堅持的理念。
3月底,全市國資監管工作會提出,今年年內要確保實施在建項目130個,完成投資150億元。時下,處處呈現火熱的項目建設場面。
宜化擬投資100億元,實施5大項目,預期將年增銷售收入80億元;
安琪俄羅斯公司項目建設快速推進,可望提前竣工投產;
峽州集團整合清江旅游景區,構建了“一個核心、五大支點”的大旅游發展格局。
另外,市國資委與央企對接合作緊鑼密鼓,一批項目進入實質性洽談街道,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加緊形成。
國企黨建:向品牌建設和“兩學一做”轉變
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是國企發展的重要方略。去年11月,宜昌城建控股集團成立求索?眾創中心項目臨時黨支部,把“支部建在項目上,紅旗插在工地上”,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在工程建設一線的先鋒模范作用,為大城建設注入了強力精神動力。
今年,安琪集團創服務型黨組織,搭建紅娘組、無憂團和員工之家三大服務平臺進一步深化,吸引員工心甘情愿地扎根企業,奉獻企業;桃花嶺飯店在實施黨員掛牌上崗的同時,黨員與普通職工結對子,使傳幫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進入“十三五”,市國資委將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鑄強國企黨建品牌,為改革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