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國資委“文明生態村”幫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江西國資委“文明生態村”幫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文章來源:江西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6-06-20
按照江西省文明委《關于開展“文明生態村”幫建活動的通知》(贛文明委[2013]8號)的工作部署,江西國資委指定對贛州市南康區東山街辦坨圳村坨圳自然村進行“文明生態村”對口幫建,幫建周期為2014年至2016年。2014年7月,江西國資委正式啟動幫建工作。二年來,江西國資委幫建小組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幫建的總體要求,扎實推進“生態文明村”幫建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坨圳自然村面積約0.4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有農戶68戶計298人,村民以開辦家具廠、務工及水稻種植為主要經濟來源,村域經濟較發達。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村內交通不暢。車流、人流量較大,村內水泥路面破損嚴重;二是衛生環境堪憂。全村家具廠眾多,外來務工人員數千人,工業及生活垃圾量大且無合理垃圾處理系統,垃圾隨意倒置現象較嚴重;三是飲用水受污染。家具產業系該村傳統支柱產業,因缺乏科學排污設計,長期排放的油漆廢液等對土壤及水源已造成較嚴重污染,飲水難的問題突出。
為切實幫助坨圳自然村改善生態環境,樹立文明新風,江西國資委接受幫建任務后,即時成立幫建組赴該村進行調研,在立足該村實際并廣泛征求村民意愿基礎上,制定了《三年幫建工作規劃》。規劃以“建設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弘揚生態文化、建設文明生態”為總體目標,堅持“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原則,以“培育新農民、倡導新風尚、發展新文化”為主線,以提高農民素質和改善生活環境為出發點,以鄉村凈化、美化、亮化和提升農村管理水平為工作重點,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合理引導,力爭通過三年幫建,將坨圳自然村建設成文明生態與經濟發展相統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生態示范村。
為有效實現規劃愿景,根據確定的建設項目,江西國資委計劃分三期提供幫建資金100萬元(含物資,已實際投入近70萬元)。當地政府、企業和村民累計投入54元配套資金,共同推進項目落地。與此同時,所有建設資金和建設項目在省國資委、屬地街辦、村委會和村民代表發起成立的“生態文明村建設理事會”和“生態文明村建設監委會”的有效監管下得到合理使用。特別是所有建設項目由屬地街辦通過公開招投標確定承包人,建設資金由其負責審核支付,確保了工程建設和資金使用的依法合規。目前,2014年及2015年兩期幫建項目已全部完成,2016年項目也在有條不紊的推進。村內主道路已完成硬化、亮化和綠化,數個垃圾處理池已建成,文化宣傳展示欄已立起,村民文化健身廣場已近完成工,污水處理及排水溝渠整修準備正式啟動。
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坨圳自然村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已得到有效改善,村民整體文化素養及衛生習慣逐步提高和養成,群眾業余文體生活漸進豐富,《規劃》藍圖正逐步變成現實。省國資委幫建工作也得到省文明辦、屬地政府和當地群眾的充分肯定,均表達了希望我委繼續在該村另選一個自然村開展新一屆“文明生態示范村”結對幫建工作的意向。
下一步,幫建工作小組將倒排工期時間,與屬地街辦和村委會一道,依法依規大力推進《規劃》落地,力爭實現委主要領導提出的“力爭此項工作在全省達到中上游水平”的目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