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湖北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6-09-21
日前,隨宜昌國投集團參與投資建設的宜昌三峽保稅物流中心正式封關運營,宜昌市屬國企運營質量和發展實力進一步提升。據市國資委統計,今年元至8月,僅市屬出資企業就實現利潤4.8億元,所有者權益41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5%、23.5%。實施在建項目150個,完成投資105億元,一批項目竣工投產,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
目前,宜昌市屬一級國有企業29家,主要涉及工業、交通運輸、物流、旅游服務、金融、資本營運和商貿、文化、體育、糧食等行業。分析市屬國有企業運行態勢,具有四大共性特點,呈現優勢。
——市屬國企是城區經濟發展的主體。據統計,2015年29家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53.9億元,所有者權益451億元,銷售收入347億元,分別占全市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的72.9%、67.1%和38%。其中,9 家市屬出資企業資產總額135.98億元,所有者權益381.9億元,銷售收入325.3億元,其增幅明顯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市屬國有企業乃至全市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中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
——市屬國企是城區財源和財富的主流。市屬國企不但是城區經濟的主體,而且是城區財源和財富的主要來源。據對2015年城區財政收入分析,城區共實現財政總收入180.7億元,占全市財政總收入422.6億元的42.76%。其財政收入大多來自市屬國有企業。另據分析表明,隨著市屬國企的發展壯大,在“十三五”時期,將是財政收入增量的主體部分,預期市屬國企將有1至2家資產和營業收入超千億、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3至4家資產超500億元、營業收入超300億元、具有較強國內競爭力的支柱企業,這無疑將是城區財源和財富的主流。
——市屬國企是參與市場競爭的主力。多年來,市屬國企牢固樹立“發展為先,發展為重、發展為大”的理念,一批重點國企不斷提檔升級,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宜化集團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多元醇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化肥制造商、亞洲最大的井礦鹽生產企業、全國最大的聯堿化工和氯堿化工企業,而且連續十年位居中國企業500強。2015年以810億元的銷售收入,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70位,在中國化工企業中位居前5名。安琪集團穩居全國酵母行業第一。酵母年生產能力從2000噸增長到160000噸,規模保持全國第一,全球第三的領先地位,系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產品遠銷14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不但先后在全國十多個城市投資辦廠,而且率先走出國門在埃及、俄羅斯投資辦廠,形成兩家跨國公司,企業不但具有內競爭能力而且具備了國際競爭能力。由行政轉體的物資集團積極拓展物流、旅游和再生資源“三大板塊”,依托自身優勢,成功收購和開發了青龍峽、車溪等旅游景點和鉅鎧紙業,企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積極參與三峽物流園中心項目建設,形成輻射“一線、兩點和三區”的區域性網絡。其中,三峽鑫物汽車城強勢輻射渝東鄂西;致力變廢為寶,金屬回收、民用爆破不斷向專、精、特、新方面發展。通過資產整合和改革改制,盤活存量資產過億元,企業經濟效益穩步攀升。
——市屬國企是履行社會責任主導。市屬國企始終把回饋社會,履行社會責任作為重中之重,在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近年來不但為國家創造利稅400多億元,上繳國有資本收益3.55億元,而且安置就業50000多人,年均幫扶貧困山區和實施救災近500萬元。
從國企涉足的產業看,大多系宜昌的支柱,既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又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從城區發展戰略趨勢看,宜昌是湖北“金三角”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角,通過發展市屬國有企業,可起到引領帶動作用,可促進資源、資金、人才、技術、文化等各種要素向城區集聚,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使宜昌成為別無選擇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從增加就業、維護穩定看,發展市屬國有企業是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擴大就業人口、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促進勞動力優勢轉化成經濟和財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