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山西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6-12-09
(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新理念引領新發展)
自6月底至11月初,煤價“風向標”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連續18周上漲,目前,全國大部分資源條件相對好的煤炭企業實現當月盈利。全行業變化與山西去產能減產量密不可分:山西煤炭產量占全國的1/4,而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煤炭減產量則占全國的39.3%,為促進全國煤炭供求關系改善做出了積極貢獻。
2012年以來,受煤價持續下跌等諸多因素影響,山西省GDP增速一度在全國排名墊底。是保量保增速,還是減產量調結構增效益換動能?山西省委鮮明提出,要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難得機遇,堅定不移推動煤炭去產能減產量,堅定不移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盯住僵尸企業。截至10月底,全省已關閉25座煤礦,退出產能2325萬噸;企業人員分流安置工作推進平穩,已安置煤炭行業分流職工13600余人;生產經營秩序井然,1至10月全省采礦業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42.86%和41.18%。
作為資源大省,山西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深化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緊密結合,取得了深化改革、撬動轉型的綜合效果。
發展動力明顯增強。山西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加快建設國際煤基低碳科技創新中心,已引進中科院、清華大學等38家國內外一流煤基低碳研發機構。設立新動能培育專項資金,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方面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催生產業變革。為了提升企業競爭力,山西在緩繳資源價款、降低用工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擴大電力直接交易等方面出臺10條措施,預計全年減輕企業負擔496億元。第三季度,山西啟動“萬名干部入企”服務,收集需政府部門解決的問題8800多個,已解決近94%,極大提升企業發展信心。
經濟結構有所優化。今年9月,山西結束煤炭行業連續26個月虧損局面、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連續54個月下降趨勢。1至10月,山西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完成5470.9億元,增長9.8%,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48.3%;產業增加值增長12.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2.8%,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全省非煤產業增加值占比已達57.1%,同比提高4.6個百分點。工業品產銷率達95.77%,工業產成品庫存下降12%,企業預期明顯好轉。前三季度,山西服務業增加值4964.8億元,同比增長7%。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全省經濟下半年好于上半年已成定局,為明年進一步好轉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