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能源肥礦集團“四輪驅動”提產提質提效
山東能源肥礦集團“四輪驅動”提產提質提效

文章來源:山東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4-06-18
一是強化管理,夯實安全基礎。強化基礎質量管理,推進標準化工作由“重外在”向“抓內涵”延伸,重視工程、設備內在質量管理。強化動態安全管控,強化隱患跟蹤管理,堅持專業檢查天天不斷線,重點狠抓防沖、瓦斯、防滅火等重點隱患排查治理。研究制定安監員“5F”績效管理辦法,在前期安監員試行績效考核基礎上,逐步推廣、修改完善。通過試行,充分調動安監員主動查問題,區隊自主抓整改的積極性。根據典型“四違”50條,進一步強化員工正規操作、管理人員按章指揮意識。二是優化布局,確保產效雙升。重點圍繞“大小接續、提高效率”。重點狠抓工作面小接續,特別是針對二季度工作面集中安撤,一旬一調度、一周一分析工作推進情況,避免“三同時”,嚴密生產組織,嚴格機電設備管理,確保產量平穩。強化工作面基礎質量管理,圍繞“一采一備”要求,超前謀劃大接續,創造有序的生產接續秩序。面向“采場、市場”,提高產量、質量,超前抓好原煤質量和商品煤質量管理,達到產品結構多元化、煤炭質量經濟化,以質量穩價格,以質量保市場。根據市場需求、產品結構、煤炭價格,測算各煤種邊際效益,作為產品結構調整依據。同時,制定煤炭價格監督管理辦法,每月對比,確保了效益最大化。三是多措降本,輕資產運營。實行專業費用統包、預警預罰機制,每周一早會通報各專業材料控制、電費、技術降本完成情況,按照市場價格,節超全部預納入專業副總、區隊長、班組長個人工資收入,月底根據實際情況,具實體現在個人工資收入。嚴格按照年初制定的技術降本措施,強化技術降本管理,通過科學合理優化開拓布局增產量、優化支護參數、優化通風布局等措施,大大實現了效益提升。按照“有用放好、沒用清走”的要求,對辦公設施、易耗品及機電設備、物資等進行全面清查,明確主管責任,規范申領流程,合理調劑使用。四是機構改革,打造高效礦井。根據礦井運營實際需要,合并精簡機構。本著“一崗多職、一職多能”原則,整合、合并部門、崗位。礦井后勤科納入地面檢查管理,與安全培訓學校一并整合到安監處;將原礦建科、調度室合并,成立新的生產技術科;將原工程管理科生產計劃、工程結算、工資定額員、企管科合并為企業管理科。權屬礦井統一部署協調,人員統一進行調配,實現人力、機構、資源的效益最大化。堅持各項政策向采掘一線員工傾斜,實行崗位承包,鼓勵機關人員下基層,減少輔助用工和管服人員。機構重新配置后,所有正副科級管理人員的職務自動解除。按照公平、公正、公開原則,競聘產生新機構的正副科級管理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