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蒙能投烏斯太熱電廠開創西北最大工業供汽先河
內蒙古蒙能投烏斯太熱電廠開創西北最大工業供汽先河

文章來源:內蒙古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4-01-20
近幾年,電力市場競爭激烈,并網裝機容量不斷增加,用電負荷下滑,火電廠機組利用小時數整體偏低,大多陷入虧損困境。烏斯太熱電廠為擺脫企業經營困境,確立了“以汽保電、以熱增電”的發展思路,利用獨特的區位、資源和政策優勢,積極開拓熱力市場,走出了一條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截止目前,接帶阿拉善經濟開發區全部民用供熱,同時向周邊6家重點企業提供工業用汽180噸/小時,年可完成對外供汽量150多萬噸,開創了西北地區最大工業供汽先河。
烏斯太熱電廠地處阿拉善經濟開發區,機組投產以來,針對地區分散供熱的現狀,該廠投資近億元建設了熱網首站和一次管網系統,實現了為當地居民集中供熱,改變了當地的傳統采暖模式,主動承擔起了社會責任。針對二級換熱站東西落差近200米的現狀,該廠因地制宜,自行設計,將熱網首站一分為二,實現兩臺循環泵分別向兩區供熱,解決了供水壓力不匹配的難題;為進一步提高冬季供熱可靠性,又自行設計,完成了熱網循環泵一拖二變頻改造,為供熱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幾年來,在陳欠熱費千萬元的情況下,未發生停暖停熱事件,在當地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譽。
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該廠始終堅持走多元化發展道路,努力實現企業轉型。根據周邊化工、鐵合金企業較多的實際情況,該廠大膽創新,確立了向工業供汽轉型的發展方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戰略,于2009年實現了向首家多晶硅企業供汽量25噸/小時。隨著供汽市場的逐步拓展,該廠2011年投資7000多萬元實施了工業供汽改造工程,使機組的供汽能力提高至300噸/小時。為了進一步擴大供汽范圍,該廠職工自主設計、自主施工,克服了人員少,施工條件差等諸多不利因素,完成了8條供汽管線的安裝工作,使工業供汽用戶由原來的1家企業增加至6家,供汽流量增加至180噸/小時。
工業供汽市場的開拓,不僅為該廠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優化了生產指標,而且帶動了地區經濟發展,減輕了節能減排壓力。該廠利用汽輪機做完功的蒸汽作為工業供汽,使發電機組效率顯著提高,供電煤耗降低14克/千瓦時,年節約標煤6萬噸。供汽品質上的保證,保障了用汽企業生產的穩定,一方面增加了用汽企業利潤,推動了地區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解決了5家企業5000多名職工就業難題,促進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同時,關停了高耗能、高污染小鍋爐14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萬噸/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1萬噸/年,為節能減排做貢獻,促進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
幾年的努力經營,烏斯太熱電廠已經由傳統的發電企業轉變集發電、供熱、供汽為一體的綜合性能源企業,并逐步成為當地龍頭企業,有利地推動了地區經濟的發展,為企業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