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實施信貸支農“五大工程”
廣西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實施信貸支農“五大工程”

文章來源:廣西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3-06-24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聯社成立7年多來,始終牢記廣西黨委、政府提出的“廣西人自己的銀行”必須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作更大貢獻的要求,著眼富民強桂新跨越大局,立足“三農”,服務縣域,把準服務方向,通過爭取增量,盤活存量,建立涉農貸款考核制度,深入實施“三大工程”,“支農、助農、扶農、惠農”,有力地支持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地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涉農貸款增幅連續7年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發放了廣西近50%的涉農貸款和78%的農戶貸款,居廣西同業第一位。2012年12月末,涉農貸款余額1791.25億元,涉農貸款增量和余額在全國農村合作金融系統分別排名第9位、第11位,成為名副其實服務“三農”和縣域經濟的主力軍、排頭兵。
——農戶小額信貸品牌工程。廣西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以下簡稱“農合機構”)大力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額度從原來的1~2萬元提高到3~5萬元;擴大貸款用途并靈活確定貸款期限。堅持“保本微利”的原則,實行優惠利率,對種養、治病、上學需要的小額農戶貸款,貸款利率上浮幅度不得超過20%,對家庭困難農戶,執行基準利率,讓利于農。2013年1-4月,廣西農合機構累計發放農戶貸款158.07億元。積極開展庫區移民信貸扶持工作,開辦庫區移民權利質押貸款,期限最長可達8年,利率執行貸款基準利率下浮10%,貸款額度最高可達30萬元。大力推行“陽光信貸”,將信貸政策、貸款品種、貸款條件、辦貸時限、信貸人員聯系方式、監督方式等信息向社會公開,將客戶評級授信、貸款調查、審查、審批等貸款全流程置于社會有效監督之下。
——產業化龍頭企業壯大工程。積極推進“龍頭企業擔保+農信社授信+農戶承貸+農業政策保險”、“公司+基地+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貸模式,促進農業龍頭企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市場化發展進程,支持我區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聯社成立以來至2013年4月末,累計向廣西蔗糖、桑蠶、木薯、林業等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投放632億元貸款。200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聯社與廣西農業廳簽訂合作備忘錄,在未來3-5年內,共向廣西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信用額度100億元;與廣西林業廳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計劃在5年內為我區林業產業、林權制度改革等提供260億元的信貸支持;與廣西扶貧辦雙方簽署《扶貧金融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廣西壯族自治區農合機構當場給廣西華夏本草公司、融安桂華繭絲綢公司等14家扶貧龍頭企業授信17.59億元。
——農村中小企業扶持工程。廣西壯族自治區農合機構按照“因地制宜,一企一策”的原則,并根據中小企業融資“短、小、頻、急”的特點,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做信貸產品,打造農合機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品牌。對涉農中小企業推出了農產品、農用物資、經營權質押貸款,對工商業中小企業推出了存貨、倉單質押貸款,對林業中小企業推出了林權抵押貸款,此外還提供中小企業聯保貸款;對信譽好、市場有前景的中小企業,無需任何擔保,直接發放信用貸款。努力解決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構建中小企業服務長效機制,有效提升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水平。
——農村消費信貸工程。廣西壯族自治區農合機構圍繞政府實施家電下鄉、農機具下鄉、汽車下鄉“三下鄉”工程,積極支持農戶購置家電、農業機械、自用車和其他各類耐用消費品的信貸需求,促進農村消費市場發展,支持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措施。配合國家“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幾年來累計投放近7億元貸款支持農貿市場建設,支持改善農村商品流通和消費環境。修訂和完善國家公務員、企事業單位人員貸款管理辦法,提高縣域、鄉鎮國家公務員、企事業單位人員的信用貸款額度,支持其購建房、購買大宗耐用消費品等。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聯社成立以來至2013年5月末共投放各類消費貸款550多億元。
——金融服務進千家萬戶工程。充分發揮農合機構網點眾多的優勢,對涉及千家萬戶的糧食直補、農資補貼、庫區移民補貼等近40個項目的各種惠農支農補貼,主動提供服務,為全區940多萬農戶免費開立卡(折)賬戶,建立起“一折(卡)通”的財政惠農補貼資金網絡;全力配合各級政府部門做好新農保代收保費、代發基礎養老保險金等金融服務工作,架設了一座黨和政府聯系農民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