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中那道獨特風景線——記國家電網四川電力(德陽)共產黨員服務隊
震中那道獨特風景線——記國家電網四川電力(德陽)共產黨員服務隊

文章來源:四川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3-05-09
震中那道獨特風景線
——記國家電網四川電力(德陽)共產黨員服務隊
“魯哥,你們是我學習的榜樣,你們是震區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一名龍門網友通過微博對魯鵬及其隊友的工作表示肯定。
“4.20”強震發生后,國家電網德陽電業局黨員服務隊隊長魯鵬第一時間請纓,帶領所在團隊馬不停蹄直赴震中龍門,持續戰斗在保電供電最前沿,用一個個樸實的舉動傳遞著內心的大愛。
及時的“光明使者”
21日凌晨,震后的龍門鄉一片漆黑,不見光亮。
剛趕到龍門鄉政府的魯鵬及隊友們就接到第一個任務:速援各救災指揮中心,務必確保供電。
此刻,龍門鄉指揮中心、成都軍區指揮中心、成都空軍指揮中心、十三軍指揮中心等多個指揮中心都迫切需要電源。
受傷的哭聲,搶救的呼聲,救護車的鳴笛聲匯成一片,每一聲都牽動著魯鵬及隊員們的心。
電是生命之燈。“沒有燈光,如何救人?一定要讓龍門的燈亮起來。”
魯鵬和隊員們一邊啟動發電車,一邊奔跑到各個指揮中心查看情況。
不久,燈亮了。人群里頓時聲音減小許多,各支救援隊伍終于又像在白晝一樣緊張有序地開展救援工作。
魯鵬和隊員們的及時趕到,為龍門鄉搶救生命、安置群眾工作帶來了光明、提供了有力支持,他們成為了龍門受災群眾心中名副其實的“光明使者”。
貼心的“手機充電員”
災后的龍門,手機沒電充,廣大救援人員沒法對外聯系著急萬分。
“必須發揮我們的電源優勢,建立便民手機充電點。”魯鵬和隊員們說干就干,迅速連線、安裝插線板、樹立標識……龍門第一個手機專用充電點建立了。
4月21日晚,一位背包女記者將沒電的手機塞到魯鵬手里后,就趕往龍門鄉一處救援點采訪。待采訪完已經是第二天中午時分,女記者急急忙忙趕到充電點,只見每一部在這里充電的手機都被魯鵬及隊員們套上熟料口袋以防潮;貼上數字序號、注明姓名以免拿錯……
目睹這一幕,女記者深受感動,連續說了三個“沒想到”:沒想到龍門會有手機專用充電點;沒想到他們做起事情來那么細心;沒想到他們不但幫忙充電,還貼心地將手機用塑料口袋包起來防潮。
充電點建立以來,每天充電人員和充電手機的數量都發生著奇怪的變化:第一天有200人充電,約230部手機;第二天160人,約300部;第三天有70人,約400部……到現在每天只有30人守著,充電手機增加到500多部,其中不少是高檔品牌,價格不菲。
盡職的“包裹保管員”
手機充電的事情解決了,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很多從外地趕來的志愿者在得知魯鵬及隊員在幫忙充電的事情之后,紛紛把手機拿來充電,可隨行的行囊和物資在搶險救災時無疑是累贅。
細心的魯鵬及隊友們見此情景,把隨車帶來的塑料薄膜一塊一塊拼接成整塊,然后用木頭支撐起,一個簡易的背包寄存站便建立起來了。背包寄存站僅在搭好的第一天,就寄存包裹大大小小近80個。
隊員們通過分工,不但擔起了周圍各個搶修點的供電任務,也當好了手機充電員,這又主動當起了包裹保管員。
包裹每天不斷增加,很多一存就是好幾天。魯鵬及隊員們擔心晚上包裹丟失,把沒有及時取走的包裹放到車內以確保安全。
數天后,寄存包裹的簡易棚也從1個增到了6個,每一個寄存背包大約80個,幾乎沒??沼辔恢?。截止目前,寄存站沒有一件物品遺失。
一位青年志愿者寄存包裹時對大家講,雖然我不認識他們,但他們胸前的“國家電網”、 他們后背的“共產黨員服務隊”、他們盡職盡責的行為,都已經讓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