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鋼科技創新成為企業跨越發展的“引擎”
山西太鋼科技創新成為企業跨越發展的“引擎”

文章來源:山西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3-04-11
創新是今年全國“兩會”熱議的話題,特別是在鋼鐵行業當前面臨困難時期,創新更顯得尤為重要。2012年,在鋼鐵業虧損蔓延的大環境下,太鋼集團鋼產量首次躍上千萬噸臺階,其中不銹鋼產量連續四年保持全球第一,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0.63%,實現利潤4億元。
對于這樣一份成績單的評價,太鋼集團董事長李曉波表示,太鋼以不銹鋼為主的核心技術800多項,其中120項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科技貢獻率75%以上;是唯一入選“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的冶金企業;太鋼技術中心連續兩屆在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中名列第2位,保持行業第一……這些都是支撐太鋼集團成績單的核心要件。
科技創新:真切地觸摸到太鋼的“創新溫度”
比起抽象的數據,產品創新能讓人更真切地觸摸到太鋼的“創新溫度”,從一角錢硬幣所使用的材料到知名手機的供應商,從鐵路專用鋼材到“神舟”系列飛船等國家重大項目,太鋼集團的各類產品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抹亮色,其生產的鐵路行業用鋼、雙相鋼、耐熱鋼等20多個品種國內市場率第一。太鋼的產品不僅完全替代了進口品種,占領了國內市場,并已經開始批量出口。而支撐其高尖端產品不斷問世的秘訣,就是太鋼集團的自主創新。
據了解,太鋼集團每年產生專利、專有技術3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占到50%;每年都在預算中安排3000萬元用于科技成果獎勵。科技創新為太鋼找到了發展之路,也受到了政府各部門的關注與支持。先進不銹鋼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太鋼,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一德為首的一批中國青年科學家、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333人才”等優秀科技人員脫穎而出。
嘗到甜頭的太鋼要強化這種機制,李曉波表示:“今年要成立若干個產品研發小組,我們叫‘龍虎鷹’,就是圍繞市場、圍繞目標客戶的需求,推行產學研用,這個小組和客戶共同研發產品,為用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綠色發展:建設全球綠色鋼廠的典范
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重是鋼鐵行業的普遍現象。近年來,全國許多城市中的鋼鐵企業備感壓力。鋼鐵廠,儼然就是污染的代名詞。但在太鋼集團,這樣的觀點被徹底顛覆。
據了解,太鋼今年新建的工業遺跡園,是與太鋼工業博物館配套建設的一個綠化項目。占地7萬多平方米的博物館區域,遺跡園綠化就占了5萬多平方米。遺跡園外部由高大喬木建成隔離林帶,內部采用園林式布局手法,將山、水、樹木、花卉與工業遺跡融為一體。園內綠化以疏林草地為主,景觀樹種主要由大型法桐、五角楓、皂角構成,地面則采用綴花草坪裝扮,使參觀者在不同的季節欣賞到不同的花卉植物。“綠色發展戰略已經成為太鋼的核心戰略要素之一,在綠色發展上,我們沒有終點。”李曉波說。
李曉波介紹,太鋼集團提出,要在“十二五”末,干干凈凈地進入世界500強。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公司有著一系列的行動措施和實施方案。鋼鐵企業低碳發展、綠色發展是一個涉及工藝流程、技術裝備、產品制造、資源再利用和管理創新的系統工程。太鋼正在系統規劃低碳發展路線圖,進一步加快低碳制造技術的研究開發,力爭用更低碳的工藝生產更綠色的產品。
多元發展:以新材料為突破口
據了解,太鋼集團堅持以鋼為主業,延伸發展、多元發展,不斷拓展業務領域。實施國內外資源開發,構建起安全、穩定、低成本的戰略資源供應體系。同時,太鋼集團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冶金工業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的開發和成套技術輸出。
目前,太鋼集團正瞄準世界新材料產業的最前沿技術,進行新興非晶電磁材料研究,年內將建設一條中試生產線,碳纖維、耐蝕合金、高溫合金、鈦、鎂等新材料的研發也在積極推進。預計到2015年,新材料產業將實現年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成為國內重要的新材料研發制造基地。
“要把太鋼建成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不銹鋼企業,這個目標已經不遙遠了。”談到太鋼集團的未來發展,李曉波充滿憧憬,太鋼集團提出做強主業、延伸發展、多元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在“十二五”末,太鋼集團年收入將突破2000億元,成為國內一流,世界著名的企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