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型企業和重點項目:馬鋼在應對挑戰中堅持轉型升級
走進大型企業和重點項目:馬鋼在應對挑戰中堅持轉型升級

文章來源:安徽廣播網 發布時間:2012-09-12
5月9號上午,記者走進馬鋼車輪公司二分廠生產車間,和原先想的不同的是,這里的作業區里竟然看不到一個工人,兩排機械手臂整齊排列,井然有序地揮舞著強壯的“臂膀”,不停歇地轉移鋼錠至身旁的液壓機,而液壓機則像魯迅筆下的“孺子牛”,勤勤懇懇,不間斷地埋頭壓制,每隔不到一分鐘,一個成品車輪的輪廓就生產了出來。記者尋尋覓覓,總算在偌大的車間角落里找到了一位工人師傅,她竟然是一位女同志,文文靜靜,秀秀氣氣,與記者心目中的軋鋼工人的形象相去甚遠。這位叫王素珍的軋鋼工人一邊控制著機械手的按鈕,一邊向記者解釋整個生產過程:“這個是控制兩臺機械手的,這個是控制液壓機的。第一個是預成型。鋼錠從加熱爐出來,達到一定的溫度轉到除鱗機,除鱗后到液壓機進行預成型,然后到6300(液壓機)再次成型,外殼出來,然后在這臺設備上內殼出來,然后到軋機,最后到沖孔。”
眼前的所聽所見無不顯示著馬鋼——這個我省工業企業中的航空母艦正在轉變傳統生產方式,積極謀求產業升級。
今年以來,我國鋼鐵行業延續了去年四季度鋼材價格大幅下跌、原材料價格保持高位、全行業經濟效益下滑的嚴峻態勢,處于更加困難的局面中。一季度,整個行業都虧損。面對嚴峻的現實,馬鋼沒有退路,也沒有選擇,只有通過自主創新,加快產業升級步伐,殺出一條血路。
俗話說,船小好調頭,對于馬鋼這樣的特大型工業企業來說,進行轉型升級,可不是件容易事。他們的轉型升級文章是這樣布局的:
首先加大新產品的研發力度,改變產品結構。今年1到4月,馬鋼共完成21.7萬噸新產品開發量,其中大功率機車車輪通過了鐵道部第一階段運用考核評審,時速200--250公里的高速車輪通過了鐵道部試制技術條件評審。馬鋼車輪公司黨委副書記徐旭東:“大功率機車輪未來的效益很好,所以我們為將來的發展和效益寧愿犧牲當前的生產。”
其次,貼近市場組織生產,改變銷售結構。今年以來,國內家電板和高強汽車板市場擴張明顯,馬鋼及時調整品種結構,擴大鍍鋅板產能。馬鋼第四鋼軋總廠鍍鋅分廠作業長梅強表示:“現在我們的產能還是比較大的,每個月都在6萬噸以上。都是一些名牌,美的、格力、富士康,而且量不斷增加。我們現在正在開發汽車板,這個月已經干了幾千噸了。”
還有,推進多元發展,涉足環保、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使非鋼產業的收入和利潤成為企業效益的重要補充。馬鋼礦業公司總經理王文瀟介紹說:“這幾年進口礦每年都以30%--50%速度上漲,從過去的二三十美元一噸,漲到現在一百五十美元一噸。在這種情況下,作為鋼鐵主業發展自己的礦山是我們必然的選擇。我們整個自產礦由現在300萬噸,到2015年達到1000萬噸。”
馬鋼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蘇世懷最后給這篇轉型升級文章寫下了這樣的按語:“我們按照國家和省里的要求,把生產經營好。方向就是要發揮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讓我們的產品符合市場需求,開發高附加值產品。”
記者感言:
今年一季度,全國鋼鐵行業全面虧損,馬鋼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遭遇了生產經營的嚴峻形勢。面對困難,馬鋼沒有逃避,而是迎難而上,積極面對挑戰,化危為機,加快推進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在并不平坦的轉型升級道路上執著前行,體現了一個國家特大型企業在困難與挑戰面前應有的風范。
馬鋼的勇氣和決心告訴我們,面對不利的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必須要從戰略高度把握轉型升級攻堅時期稍縱即逝的機遇,緊跟市場,瞄準市場,適應市場,最終才能跑贏市場,走出一條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