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鋼一合作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太鋼一合作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文章來源:山西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2-02-24
2月14日,在北京隆重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太鋼與長沙礦冶研究院、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等部門共同合作的《國產鐵精礦提鐵降硅(雜)的系統研究與實踐》項目榮獲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國家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的最高獎,分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五個獎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是對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等過程中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進行的獎勵。
長期以來,由于對鐵礦選礦技術思路、理論認識不足,以及受技術及裝備限制,我國國產鐵精礦整體品位低下,導致多數鋼鐵生產企業不得已采取進口鐵礦石作為煉鐵原料,這樣不僅造成國產鐵精礦明顯滯銷,鐵礦山生產萎縮,有的減產甚至停產,而且幾十萬鐵礦山職工面臨待業和下崗威脅,對社會及國家鐵礦資源戰略地位都造成不小影響。為徹底改善這一局面,太鋼與長沙礦冶研究院、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等部門創造性提出了“提鐵降硅(雜)”、“鐵前成本一起核算”、“集團效益最大化”的思路,建立了“鐵精礦質量鐵、硅、鋁三元素綜合評價”理論體系,并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鐵礦石開展研究。經過幾年的研究與實踐,國內鐵礦石選礦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選礦新工藝、新設備、新藥劑及選礦廠工業技術改造成績卓著,解決了我國幾十年來細粒赤鐵礦選礦的技術難題。提鐵降硅(雜)新技術在諸多鐵礦山成功應用,使數億噸鐵礦石得到高效利用,鐵精礦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產鐵精礦質量產生質的飛躍,僅2008至2010年累計新增利稅47.2億元,節支5.98億元。目前,國產鐵精礦質量達到或超過進口鐵礦石質量,減少了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為礦山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