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21萬噸臭煤制油項目告捷 晉做大煤制油指日可期
潞安21萬噸臭煤制油項目告捷 晉做大煤制油指日可期

文章來源:山西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1-05-09
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實現兩年周期穩定運行
●作為山西省轉型跨越發展的標志性工程,540萬噸煤制油項目亦進入申報程序
●表明省內已具大型煤基合成油及化學品多聯產產業化條件,山西做大煤制油指日可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接受央視'小丫跑兩會'欄目專訪,向全國電視觀眾展示了一瓶油。因為清澈如水,使主持人都很難將其與采訪現場擺放的一瓶純凈水區分開來。這瓶油就是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純度煤基合成柴油,其原料是劣質棄采高硫煤。在節目訪談中,袁純清談起煤制油對山西產業升級的意義時如數家珍,并明確指出,發展潞安煤制油等一批百萬噸級新型煤化工項目和產業集群,是山西新的支柱產業的發展方向。
日前,記者在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采訪中獲悉,這一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21萬噸煤基合成油多聯產示范裝置,在長周期連續運轉的基礎上,通過產學研用的緊密結合,目前在探討實施核心技術創新和低碳系統集成、推進煤炭的清潔利用方面,項目的所有技術和產品已經通過驗證,具備了產業化規模生產條件。作為山西省'十二五'期間轉型跨越發展的標志性工程,山西潞安棄采高硫煤清潔利用540萬噸/年煤基合成油及化學品多聯產項目已進入申報程序,項目落地指日可期。
下組高硫煤俗稱'臭煤',由于價格低、開采成本略高,用途有限,通常被棄采。據測算,全省下組高硫煤儲量約為400億噸,僅潞安礦區下組高硫煤可采量就達40億噸。同時,我國是典型的'富煤缺油少氣'的國家,2009年,我國進口原油2億噸,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0%。如何實現煤炭的高效利用、清潔利用和低碳排放,成為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保障能源安全的關鍵所在。
從2001年中國科學院與山西省政府簽署《發展山西煤間接液化合成油產業框架協議》,到2008年12月潞安生產出全國第一桶煤基合成油,到生產出合格的柴油和石腦油產品,再到利用27萬噸/年二氧化碳生產出合格的大顆粒尿素,再到低熱值尾氣發電項目(IGCC)建成投產。在院省雙方的共同推進下,在潞安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下,鈷基和鐵基催化劑及反應器技術達到國際前列,國家自主知識產權'863''973'高新項目在產業化生產上得到成功驗證,成為產學研用結合的典范。21萬噸/年煤基合成油示范廠項目已實現長周期穩定運行,山西已完全具備建設百萬噸級大型煤基合成油及化學品多聯產產業化示范裝置的條件。
潞安540萬噸/年煤基合成油及化學品多聯產裝置投入運行,將形成總產能達到近600萬噸當量油品、200余種高附加值化學品及聯合循環發電的清潔煤化工產業基地。依托豐富的下組高硫煤資源和相對低廉的成本,煤基合成油多聯產項目可以使礦井可開采儲量翻一倍,盤活資源枯竭老礦井,延長礦井服務年限。
同時,替代進口原油1000余萬噸,將成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下,對我國石油儲備的重要補充。產品除了高品質柴油外,還包括石腦油、高熔點F-T蠟、潤滑油基礎油、合成氨、尿素、硫磺等。
采訪中,記者乘坐以該公司生產的合成柴油為燃料的專用車穿行在潞安集團煤-油循環經濟園區大道,工作人員介紹,這種合成柴油無硫、無氮、無重金屬等有害雜質,質量達到歐Ⅴ標準。
針對煤基油成本是否過高的問題,省煤基合成油多聯產項目推進領導組辦公室副主任關志道介紹,評價成本高低不能只看煤基合成油的單一個產品,多聯產、多技術、規模化、可持續是現代煤化工未來發展的方向,煤-油-氣-電-化-材一體化,是真正的效益所在。潞安棄采高硫煤清潔利用540萬噸/年煤基合成油及化學品多聯產工程,不僅社會效益不可估算,而且每年將實現337億元銷售收入,111億元稅收,79億元利潤,每年還可為國家節省進口原油60多億元人民幣。
相關鏈接
煤發電和煤制油做比較,同樣1200克煤發4千瓦時電,上網價1元,約排4公斤二氧化碳;1200克煤可以生產340克油,價值2.4元,碳排放只有0.9公斤。從能效轉化比較,目前火力發電廠綜合能效轉化率為38%左右,21萬噸煤基合成油示范裝置已經達到41%以上,540萬噸/年煤基合成油及化學品多聯產示范工程綜合能效轉化率可以達到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