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熄焦技術是目前國內外煉焦行業重點推廣應用的節能、環保、降耗、增效新技術,被列入《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應用干熄焦技術,可以獲取環境保護、提高焦炭質量、能源綜合利用等多重效益,對于實現鋼鐵生產和保護環境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解決以往濕焦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推進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打造綠色三鋼,三鋼于2007年12月投資1.8億元上馬干熄焦項目,2009年1月17日建成投用。投用一年多來,取得了顯著的效益:一年回收6500噸除塵灰用于煉焦,回收的蒸汽發出9000多萬度電,節水45萬噸,多配2%質量差價格低的煤,所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達5743萬元,間接效益高達4585萬元;扣除設備、人工等生產成本,三年完全可以回收全部投資。一年來向天空減少45萬噸的蒸汽排放,減少148.37噸粉塵、76.5噸酚、8.1噸氰等有害氣體的排放,節能減排的社會效益非常顯著。三鋼干熄焦的投產,顛覆了環保必然賠錢,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難以兼容的悖論,取得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一是優化設計。在圖紙設計上,從系統論的觀點出發,提出優化除塵工藝的設計理念,將干熄焦的除塵工藝,設計為二次除塵粗細分流工藝,克服一次除塵難以利用除塵灰,造成二次污染的弊病,使二次除塵回收的除塵灰不要研磨直接配入煉焦煤,一年可以回收6500噸除塵灰,相當于節省6500噸的洗精煤,產生直接效益854萬元,這一工藝設計已經獲得國家專利。同時,以“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視野,分析解剖別人設備上存在的問題與缺陷,結合企業的實際,提出了焦罐及焦罐臺車的檢修站位置橫移,旋轉焦罐改為矩形焦罐等修改建議。
二是做好“紙上談兵”工作。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大力開展“紙上談兵”工作,先吃透理論,掌握技巧。同時,及早選派人員到外廠進行崗位培訓,并按實戰要求,檢修人員提前介入設備安裝,重點關注別的廠家設備易發故障的地方,提出了上百項的小改小革建議;操作人員則加強培訓,進行案例教育,熟讀默記操作規程,按照程序進行模擬操作,提高準確率。
三是精細管理,精細操作。推行“無盲點,無過錯,無缺陷”管理理念,細化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好崗位職責,努力把管理做到盡善盡美。設備的完好率是提高干熄焦率的保證。通過定人定點巡檢制度,提前發現設備的病灶隱患進行保養維修,以100%的設備完好率換來98%的干熄焦率。同時,通過生產組織模式和設備能力的系統優化,對干熄焦的提升機變頻器頻率進行修改,裝焦時間由每次的30秒改為19秒;對提升機待機位時吊鉤二次打開時間由2分鐘調整為55秒,將每爐焦炭的裝焦周期由9分多縮短至7分20秒,每班次可多裝焦8爐。對焦爐出焦模式進行優化,將原來以一座焦爐65孔小循環出焦模式,改為兩座焦爐當作一座130孔焦爐大循環模式出焦,既保證出焦節奏與干熄焦節奏相適應,又保證了焦爐與干熄焦爐能夠騰出必須的定期維修時間。
四是開展技術攻關,解決技術難題,促進自主創新。針對干熄焦投產初期出現2次焦罐蓋不能準確定位在焦罐上的事故,技術人員通過分析發現,由于設計院在設計矩形焦罐時定位考慮的不周全,致使定位誤差大,焦罐蓋無法下降。為此,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攻關,大膽地將原來的圓點定位,改為軌道定位裝置,確保了焦罐蓋準確定位。
紅焦在干熄焦爐中與惰性氣體進行顯熱交換時,會產生一些可燃易爆氣體,一種方法是導入氮氣稀釋,一種是導入空氣燃燒,而前者成本較高。導入空氣不僅成本低廉,可燃氣體燃燒產生的熱量還可以被鍋爐利用,但導入空氣太多就會增加焦炭燒損率,所以導入多少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一直是個困擾干熄焦的大難題。三鋼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攻關,運用計算機對循環氣體成分與燒損率的關聯性進行分析,建立了燒損率的實時測算模型,并在電腦主界面做成可視化窗口,集成制作了干熄焦燒損率實時動態曲線,解決了這一難題。這套應用氣體成分實時測算干熄焦系統中碳的燒損的技術,在干熄焦爐運用后,對三鋼干熄焦的燒損率僅有0、85%起到積極的重要作用。目前,這套系統正在申請國家專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