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系統規劃項目技術路線和產業化目標。按照快速發展混合動力客車、探索純電動客車在特定區域內的應用、跟蹤燃料電池客車發展趨勢的技術路線和“聊城示范、立足山東、走向全國、放眼世界”的產業化之路,明確提出了“十一五”期間每年開發兩款混合動力客車、實現國內規模化銷售和走出國門、將中通新能源客車打造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電動客車產業化基地的發展目標。
二是建立了政府引導的新型產、學、研體系。充分發揮企業擁有的國家級客車技術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山東省客車工程技術中心的作用,緊跟國家產業政策,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積極開展產品創新和基礎項目研究,先后獲得國家專利4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20多項,在混合動力客車、純電動客車方面走在了客車產業前列。同時采取“請進來、走出去”方式,與國內知名863團隊—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汽車技術中心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開放型“產、學、研”合作團隊,聯合承擔了國家863計劃三個課題。
三是新能源客車研發取得豐碩成果。截至目前,項目研發投入已達1.26億元,先后成功研發出六代混合動力客車,率先在國內形成了系列化產品,5個整車產品和2個底盤登陸國家汽車產品公告。在混合動力客車研發上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6項、受理發明專利3項、授權適用新型專利14項、受理適用新型專利17項。
四是中通新能源客車邁出了產業化步伐。中通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客車研發成功,成功實現了多個城市的規模化示范和商業化銷售,創造了4項國內混合動力客車產品紀錄。中通客車已成為國內新能源客車示范運營規模最大和運行線路最多的客車企業之一。
五是推動了我省新能源汽車科技進步和競爭力。成果的推廣應用,不僅帶動了我省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汽車的開發,以及電機、電池、電控系統的產業化,形成了行業創新體系和能力,還使我省節能與新能源客車技術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促進了傳統汽車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六是確定了近期發展目標。盡快實現省交通工業集團提出的3-5年內創建百億企業集團的奮斗目標,確保2010年比2009年翻二番,2011-2012年每年翻番,至2015年實現新能源客車新增產值70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達20%以上,50%出口國際市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