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國家農業部獲悉,江蘇農墾東辛農場喜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農場稱號,這標志著東辛農場糧食生產實現了一步大跨越。 東辛農場位于江蘇沿海開發前沿的連云港市境內,擁有耕地近16萬畝,人口近4萬人,是江蘇農墾最大的國有農場之一。農場積極響應國家大力發展糧食種植的號召,采取多項措施保障了糧食的豐產豐收。
一是規模化種植。近幾年來,農場不斷擴大糧食種植面積,積極推行糧食作物單品種、集中連片種植。2009年,農場種植糧食面積就達25.56萬畝,實現糧食總產15.05萬噸。其中12.96萬畝的三麥,通過狠抓化控、施肥、防病治蟲,三麥倒伏與赤霉病發生率大大低于周邊地區。12.6萬畝水稻,由于統一供應種子,強化肥水運籌,推廣群體質量栽培技術、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水稻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實現單產、總產超歷史。為了實現規模種植、科學發展,農場還積極探索實施了模擬股份制承租形式,使糧食模擬股份制田推廣到85%。
二是標準化生產。農場加強了對糧食生產配套設施的投入,其中僅近三年來就投入資金5400多萬元,興建了44.46萬平方米的水泥曬場,完成水利土方389.4萬方,疏竣大小河道、灌渠6844條,并配套興建了農橋、翻水站。積極引進新品種煙農系列、徐稻系列等,使糧食良種覆蓋率連續七年達100%。加強新機械的引進與推廣,僅近三年就購買新型農機具707臺(套),實現了小麥播種、收割機械化率100%,水稻收割機械化率100%。開展科技入戶活動,加強對糧農的科技培訓,年培訓職工6200多人次。
三是生態化管理。為了提升糧食生產的品質,農場全面推行農業生產資料統一供應,其中2009年全場統一供應三麥種子270萬公斤、水稻種子48萬公斤,糧食種子統一供應100%。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統一供應肥料6874噸。實施糧食秸桿全部返田舉措,使土壤有機質含量從本世紀初的1.41%提高到現在的1.66%,促進了麥稻產量與品質的提升,糧食作物畝畝達到“噸糧田”,被農業部確定為首批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農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